【新年特刊】大理客栈老板的新年愿望:一起开业

酒店、酒吧、租车甚至花地都冷下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才是真正的共生。现在发现,我们都是一个绳子上的蚂蚱。”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蒋梦筱

2017年,洱海边上的客栈集体停业整顿。如今有部分已复业,但老板仍忐忑。(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

“经营客栈,你立足的是什么?是洱海。不能说洱海不是你家乡的湖泊就为所欲为,不能说在意客栈的地势、设备、投资金额,就忽略了环保。”

酒店、酒吧、租车甚至花地都冷下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才是真正的共生。现在发现,我们都是一个绳子上的蚂蚱。”

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又回来大理过冬了,远方的客人却没有回来。经历了将近两百天的等待,祁一遐却发现,他的客栈重新开业后,订单并未如预期出现井喷。

因处于水体中营养向富营养恶化的关键拐点,2017年3月,大理发起了保护洱海的“七大行动”。从截污纳污、生态农业到餐饮客栈整治,3月31日,一纸《关于开展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餐饮客栈服务业专项整治的通告》(以下简称3·31文件),叫停了近两千家餐饮客栈经营户。

首批28家客栈在2017年国庆前恢复营业。转眼已到年底,祁一遐的印象中,和自己一样复业的客栈约有五十家。

对客栈老板而言,2017年最艰难的时光已经过去。在关停两三个月后,不知政策何往,连媒体也失去了报道的兴趣,他们茫然地给未曾谋面的微信好友发消息,哪怕只是听到一句安慰。

媒体报道称,2016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