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刊】“不喜欢城里,可女儿需要我”

他们为了照顾孙辈而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他们共同的感受是自己跟不上时代了,无法融入城市。

责任编辑:钱昊平 吕宗恕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一些老人为了照顾孙辈而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

他们为了照顾孙辈而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他们共同的感受是自己跟不上时代了,无法融入城市。

2017年12月16日,是个周末,梁淑芬一大早就为家人张罗饭菜,炖鸡、炖鱼、大葱蘸酱、蒸馒头、包水饺,全是山东菜。

半年前,小外孙女出生后,56岁的梁淑芬离开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家山东烟台,来到两千多公里外的广州,照顾女儿。这之前,她去过最远的地方是老家的县城。

如梁淑芬一样,许多老人为了支持子女事业、照顾孙辈生活而背井离乡、来到子女工作城市。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流动人口达2.47亿人,流动老人将近1800万,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他们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来到子女的城市生活,他们看起来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实际上他们并不属于这里。在人生暮年,如何化解孤独和寻求归属,是老人及子女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什么东西都是老家的好”

到了广州,梁淑芬重拾做母亲的角色,每天六点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1)


回复

2018-04-12

社会问题,要是有那么好解决的话也不至于现在这样。如果女性主内,女性的工作,将面临着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丈夫将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绝大可能会导致家里的话语权归男性所有。也就是说,无论女方要买什么东西,或是产生什么消费南方就有很大的话语权。会很严重限制女性的各个方面。因为将会照顾到家庭,已经买菜呀,还有带小孩都有很多费用,包括孩子的教育问题。分担着各项工作,有可能还会再家庭还不受重视,容易被自己的婆婆者自己的丈夫所轻视,女生就容易有压迫,容易发生家庭争吵,从而影响家庭和睦。所以说改变不是很容易的。毕竟人性这种东西很多人都很难掌握,何况是我们这些平凡人呢?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只是看到你的评论,有感而发。如有不喜,望君原谅。

2018-02-07

这是我们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联系给女的产假3年,保留基本工资,社会问题就解决了,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还是有一定科学性,这样性侵女的案件也会变少!

回复

2018-03-10

即使自己忙,也应该给老人安享晚年,辛苦了一辈子,做子女的不能那么自私

回复

2018-02-07

这是我们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联系给女的产假3年,保留基本工资,社会问题就解决了,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还是有一定科学性,这样性侵女的案件也会变少!

回复

2018-01-31

老人尽是无奈帮子女。

回复

2018-01-30

现在中国社会很多人只负责生,却没起到照顾的责任,问起老是有种种原因。孩子还是自己亲自照顾比较好,如果自己的父母乐意帮自己照顾也愿意远离故乡来照顾那可以商量着来,不愿意还是让自己的父母在辛苦了大半辈子后歇歇吧。

回复

2018-01-28

仿佛从一个人,看见一个时代,写的真犀利!

东柚幼幼
回复

东柚幼幼

2018-01-20

我们曾经在家乡长大,后来离开家乡,求学,问职,把孕育了独生子女的我们的父母抛在家乡,于是,我们继续打拼,他们成了“空巢老人”,国法看着他们寂寞的背影,提笔要求我们“常回家看看”。再后来,我们在异乡成家立业,有了孩子,我们又把他们接到异乡,毕竟,他们是“父母”啊,免费又放心的保姆。我们自欺欺人,认为一家团圆,但是,当我们在岗位上疲于奔命时,他们又可以做些什么?还不是望着窗子发呆?子女对父母,总是那么自私。

风随江影过    浪自岸边来
回复

风随江影过 浪自岸边来

2018-01-18

这文章感觉就在写我妈妈一样……

回复

2018-01-13

挺无奈的,老人家一辈子,晚年终于可以轻松了,却在城里孤独。

回复

2018-01-13

正面临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境况,很无奈,更无助,本该安享晚年的父母却要背井离乡一同漂泊……

回复

2018-01-10

突然想到在老家的妈妈👩,想到以后自己生小孩了,妈妈会不会也在我家望着楼下来来往往的人…

_
回复

_

2018-01-09

想起自己的奶奶,也是那样漫无目的的看着窗外,等着我们的归来……

回复

2018-01-08

伟大的父母,辛苦了。

回复

2018-01-06

作为年轻人,真的感觉很纠结,觉得父母老了应该陪在他们身边,但是自己又想在大城市里为了理想打拼一下。

平凡之路
回复

平凡之路

2018-01-05

所以我就想回老家,不能让老人跟着受苦

回复

2018-01-05

“于秀琴的儿子为了让母亲有个事儿做,主动放弃了一家心仪的幼儿园,专门找了最近的幼儿园,好让于秀琴早晚能接送孙子。” 真是用心良苦啊!

lwtz
回复

lwtz

2018-01-04

刘姥姥的毫毛仅仅就是农村习惯、背景、乡巴佬,这个没有办法,乡巴佬无罪,过个一二代,价值观念自会调整。时尚也许都会偏向农村

春暖花开~
回复

春暖花开~

2018-01-04

真的是无奈

Gloria
回复

Gloria

2018-01-04

我婆婆为了帮我们带娃也辞职在家,其实她也挺喜欢上班的,但是没办法,必须要有人带娃,感谢婆婆为这个家做出的牺牲🙂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8-01-04

不发展农村经济这个问题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