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大美“同心圆” 国酒茅台架起华人世界的友谊桥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欢迎茅台、欢迎茅台”,“爱茅台、爱中国”,2017年11月,“香遇金色非洲——文化茅台走向‘一带一路’”品牌推介团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南非,即受到当地华人华侨以及南非各界民众的热烈欢迎。

“在茅台的全球布局图上,非洲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指出,非洲亦是人类酒文化的圣地,时光回溯到六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谷物酒,非洲人则酿造出啤酒。

从机场迎宾口,数百名“茅粉”就打出欢迎横幅,用中英文等语言高喊“茅台、茅台”,并一路追随推介团登上大巴车,目送着大巴消逝在远方。

沿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前行,国酒茅台正在全球华人圈画出大美“同心圆”。

“香遇金色非洲——文化茅台走向‘一带一路’”品牌推介团走进开普敦,调酒师正在调制“茅台鸡尾酒”。

血缘投影,燃起三万里乡愁

海浪拍打着好望角上的礁石,带来一股温润的气息。

“海者闽人之田也”,每当看见大海,梁启民总会想起明末学者顾炎武的经典描述。幼时,梁启民听爷爷讲过,他的祖籍是福清海边的一处渔村,人多田少,吃地瓜长大的福清人大多选择异乡谋生。

一杯茅台酒,燃起三万里乡愁。

“分享快乐,传达情感”,在开普敦定居多年的梁启民看来,茅台酒就是中国的一个国家符号,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精华,而接受一种酒就是接受酒背后的文化,华人的宴会上总少不了白酒。

每当春节等重要中国节日,南非华人则聚在一起包饺子、燃爆竹,茅台酒更是觥筹交错之间的珍品;开启一瓶茅台酒,生活或商业资源中便多了一块块新的拼图。

南非现有华人二十多万人,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大多集中居住在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市、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伊丽莎白港、开普敦等沿海城市。

1452年,葡萄牙人迪雅士率先在此登陆后,这片土地上又先后涌入荷兰人、印度人、英国人、德国人和法国人。其间,一批批中国人也以“契约华工”的身份进入开普敦。

“华人劳工也一并被称为‘马来奴’,他们是被欺骗和暴力手段强迫而来,一生苦难、悲惨。”梁启民的曾祖则是在1906年前后逃难来到开普敦。

那段黑暗的岁月中,华人也被南非种族主义法律划为“有色人种”而备受歧视:他们只能居住在政府划定的传统地区,不能购买房产,不能出入白人的餐馆、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即使拥有南非国籍的华人也不能享有全部公民权,经济活动更受到严格限制。

一幢幢五颜六色的房子,“马来区”如今已是开普敦靓丽的风景之一。在种族和解之前,“马来区”不仅是脏乱差的代言词,更是“犯罪的天堂”“下等人的聚居区”。

“海外创业很不容易,扎根更难,人脉资源显得更重要。”梁启民说,南非今年第三季度的失业率已高达27.7%,一些当地人怨恨移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暴力排外事件时有发生,而华人大多经营商铺便首当其冲。

在福清农村,一个村庄往往同姓,同宗同源,宗法关系和传统势力早已深入个体的生活,人们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地位,确立亲疏远近的社会关系,这正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走出国门,这种社会结构开始“血缘空间投影”。

对此,著名学者梁漱溟称之为“关系本位”,社会学家费孝通则称之为“差序格局”,社会学者阿诺德(Arnold)则更通俗地解释道,侨乡社会关系网络是移民发生并能够生存下去的内在机制。

来自故土的思想和价值体系也被移植到侨民社会中。对于华人华侨而言,酒则是这种“血缘空间投影”的催化剂,茅台酒更是海外华人华侨聚会社交的必备品。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如果谁能在宴会上摆上一瓶茅台酒,那一定有很深厚的社会资源。”梁启民说,“喝茅台关乎身份、面子和地位,既是求人办事的社交必需品,更是一种国粹,凝结着民族情感与国家认同感。”

当时,茅台在国内依旧属于“特供品”,在海外市场自然更是一瓶难求。于是,曾有海外华人试图在当地复制茅台的工艺酿酒。

结果却事与愿违:独特的地理环境不可复制,离开茅台镇谁也不能酿造出同样口感的茅台酒。

近年来,随着茅台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一些海外经销商还积极组织当地华人华侨联谊活动,为华人提供机会欢聚一堂,提供享受“中国味道”的机会。

如今,在开普敦的一些中餐馆都把茅台酒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供客人购买品尝。

以酒推政,助华人扎根他乡

昔日社会的伤疤、“马来区”已跻身开普敦的著名景区。

“大多数在南非土生土长的‘老侨’,对中国的感觉遥远而陌生。”梁启民说,唯一留下的共同爱好便是聚会时饮用中国白酒。

通常,上世纪70年代以前到达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俗称“老侨”。由于落籍已年代久远,通常都不会说中文,除了血缘上有先天的中国人特征之外,与南非各种族已无太大差别。

上世纪90年代,南非迎来种族和解,为“老侨”走出贫民窟、参政铺平道路,并完成由“华侨"到“华人”的政治身份转变,思想上也经历着“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的洗礼。

多年来,通过工厂做工、从事零售业或者餐饮业等方式,南非华人凭借着勤劳和精明积累起财富,逐渐能够消费得起在他们心中有着特殊情结的高端白酒——国酒茅台。

“这次我们拜访非洲,核心主题并不是对产品的推销,而是希望进行文化层面的沟通和交流。”李保芳说。

国酒茅台肩负着推广“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使命,海外销售更是在传播中华文化。来自祖国的味道让华人更加团结,已形成南非政坛不可忽略的“华人社团”。

此前,华人社团只是基于血缘与地缘联系而建立,在社团内部仅仅起到联系乡情、守望相助的作用,却往往各自为政,甚至为了利益钩心斗角,对外则很难形成一个声音。而白酒,往往成为政治的润滑剂。

在抗日战争时期,茅台酒就为统一战线工作作出过贡献。当时,黄炎培在沈钧儒之子的画展上看到茅台酒,突然想起早年国民党报纸指责红军在茅台镇以酒濯足(实际上是以酒疗伤)的报道,便提笔写下一首七绝。

“喧传有人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真是假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政治立场鲜明,周恩来闻知黄炎培的题诗后,当即指示工作人员去买下《岁朝图》。

“对酒当歌”、“青梅煮酒”、“杯酒释兵权”,酒不仅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交谊桥”,中国的酒文化更是一种政治文化。

在南非,华人社团如今已超越“宴席乡谊”的层面,而成为华人共同体,沟通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保障华人的合法权益,并推动华人代表走向政坛。

血液里流淌着白酒文化的华人,逐渐走上当地政治舞台。最早走上南非政坛的华人是霍成坚,他于1981年被当地政府委任为南非总统咨询委员会咨议员,任期三年半。

任职期间,霍成坚提出多项动议,为华人争取应有的权益。在2004年的南非国会选举中,黄士豪、张希嘉、陈阡蕙以及王翊儒等华人精英脱颖而出,成为南非首批华人国会议员。

从“华奴”“华工”到议员,一举改写南非议会中没有华人身影的屈辱史。

“华人已经为南非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旅居南非的华人把南非作为自己的家,把自己作为南非社会的一分子,共同应对南非社会面临的挑战。”2006年,时任南非总统姆贝基到黄士豪家做客时鼓励华人参政议政。

“茅台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酒的另一扇大门,带我们走进一个香醇美妙的世界。”Tukwini女士说。

这意味着,南非第一家族对华人群体以及中国茅台的高度认可。Tukwini女士正是曼德拉总统的外孙女,2017年11月19日,她代表家族来到文化茅台南非行代表团表示祝贺时,一个特别举动让现场的中国人非常感动,“我不会喝白酒,但是今天我一定要喝一杯茅台酒,向中国朋友表示敬意。”

曼德拉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92年,曼德拉以非国大主席身份首次访华后,就致力于发展中南友谊,中方也多次以茅台酒宴请曼德拉。

丝路接虹,画出大美同心圆

舟楫相望,驼铃相闻。一场《香遇金色非洲》的视频盛宴再现薪火相传的丝路精神,以及国酒茅台道法自然、海纳百川的百年奋斗史。

“封闭的世界不能带来进步。”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如是诠释“一带一路”所包含的丝路精神:茅台是和合之酒,是开放之酒,是情谊之酒,是共赢之酒,是最高的礼遇之道,是最真的祝福之情。

“我们深信,有着开阔视野博大胸襟厚重历史的非洲,必然有更辉煌的未来。作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在打造千亿级国际化酒业投资控股集团的征程中,茅台也必将成为非洲崛起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李保芳表示。

中国投资移民在南非的大量出现,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又与中南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双边贸易的迅速升温和南非优惠的投资政策密不可分。

自1998年建交以来,中国与南非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国家关系,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和相互理解不断加深,双边关系呈现出健康的发展势头。

史上,西方国家的行为规范中,如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工业革命、殖民化、新殖民主义,受害方总是非洲。如今,由于信息鸿沟、人力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非洲国家依旧处于全球化的边缘地带,难以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发展红利。

非洲则是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重要节点。三周前,茅台集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将茅台酒引进南非开普敦,并计划由此打开非洲市场。

“企业家最好的时代已然来临。”李保芳进一步指出,中国企业家不仅承担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任,更应有阔步世界、造福人类的信念。

古老的非洲大地上,国酒茅台正“击鼓传花”引领中国文化和民族品牌掀起一轮“中国风”。

南非更是中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片乐土。华为、中铁、长城集团、四达传媒、海信、中国中车、中远海运、中国交通建设、中钢、晶科能源等大型中资企业南非公司负责人也受邀出席茅台推介会。

庞大的华人员工以及所辐射的众多当地消费者,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海外消费市场。截至2016年,南非有超过50万的华人和超过280家中餐馆,中资企业员工和华人、当地人频频光顾,为白酒消费提供重要场景,可以为茅台新增一个价值数十亿规模的海外市场。

“目前,我们在非洲多哥、毛里求斯、肯尼亚、纳米比亚、莫桑比克和南非已经发展了共8家经销商,大部分的华人超市、餐厅以及大型酒类专卖店里,都可以看见茅台酒的身影。”茅台进出口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2017年10月底,茅台集团已向非洲出口茅台酒59.34吨,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这只是茅台全球梦的缩影。

俄罗斯的一项调查显示,70%以上的政商界人士知晓中国最好的酒就是茅台酒,90%以上来过中国的政商界人士则喝过茅台。

“这让我感到兴奋和自豪,同时也对进一步开拓市场坚定了信心。”赵卫星在俄罗斯代理茅台酒销售已有十余年。

在英国伦敦,“新春茅台之夜”已成惯例,茅台美酒已成为华人华侨联系乡情、鼓舞侨胞、相互扶持、守望相助的寄托物。

“当时把茅台酒带进我生活的地区很困难,但是最后我坚持下来了。”来自加拿大的茅台经销商马麟说,作为海外华侨,最希望把中国味道以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以华人圈为跳板,茅台酒迅速从华人社会走向更为宽阔的海外主流社会市场,茅台还注重在全球范围内培养“茅二代”。

2017年11月6日,茅台海外经销商大会在贵州仁怀举行,来自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的104家经销商代表参加。会上传来消息说,2018年海外市场茅台酒供应计划只增不减,同时适度开发和增加海外市场品种,培养海外“茅二代”。

茅台已成为华人华侨必备的佳节饮品,凝结着全球华人共同的情感寄托,只要抿上一小口,或者通过把茅台酒调制成鸡尾酒,就能慢慢品评来自中国的味道。

“明年茅台酒的总产量2.8万吨左右,现有经销商不增量、不减量,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海外经销商,继续坚持‘一带一路’发展海外市场。”2017年12月8日,李保芳在茅台文化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让全世界都能喝到茅台酒”。

图说 “香遇金色非洲——文化茅台走向‘一带一路’”品牌推介团走进开普敦,调酒师正在调制“茅台鸡尾酒”。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