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文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能把每篇文章都写到“10W+”,和一件商品“月销N万笔”一样,都极不容易。

责任编辑:戴志勇

 

既然将爆款文章视作商品,其价值也有一部分在于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能把每篇文章都写到“10W+”,和一件商品“月销N万笔”一样,都极不容易。(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2月7日《南方周末》)

能把每篇文章都写到“10W+”,和一件商品“月销N万笔”一样,都极不容易。

“爆款文章”是近几年兴起的名词,但若要追溯源头,我首先想到的是“洛阳纸贵”的典故。左思一篇《三都赋》,令众人争相传抄,与“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热度颇有几分相似。就在一百年前,以《新青年》为阵地的新文学和以鸳蝴派为代表的旧派小说齐头并进,各自在读者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

但我们并不会用“爆款文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刘俊瑞
回复

刘俊瑞

2017-12-14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这是曹丕的原文,我个人是拜服了。老子英雄儿好汉,不愧是三曹。

回复

2017-12-14

有观点,有依据。只是觉得不够犀利。

刘俊瑞
回复

刘俊瑞

2017-12-12

就凭引用曹丕的那段话给你打赏一元,我固然知道曹丕有才华,但也没想到他对文章的评价让人如此震撼。

回复

2017-12-12

一个巴掌打了两边人的脸,佩服佩服。 可是当你看完本文之时,不可避免的想到,那这篇文章本身又何不是一篇"爆款",抓住我们的眼球,不走主流价值观。那作者为想到这个新奇却也客观的观点之时,也付出了"无差别的劳动"? 暂且不说文学,就说文章,乃用以表达心意,其心意有别那么其"劳动"固然有别,那他们的价值一定有别,用阅读量来衡量一篇文章,就如同把奥斯卡颁给商业片,私认为这篇文章之价值就远高于"爆款"的价值。虽其中观点不敢完全赞同,但其心意与思考确有其不同于商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