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能被遗忘的群体
今年是两岸恢复交流30周年,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大陆探亲。开放老兵返乡探亲,成为两岸恢复交往的转折点。
责任编辑:聂寒非
(本文首发于2017年11月30日《南方周末》)
今年是两岸恢复交流30周年,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大陆探亲。开放老兵返乡探亲,成为两岸恢复交往的转折点。
很少人知道,国民党在台湾也征集了不少年轻人到大陆打内战,他们大多一去无回,幸运活下来的,大半辈子也在大陆度过。
2012年10月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国台办发言人说,对于台籍老兵希望叶落归根或返乡探亲,愿意提供协助。
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大陆探亲,今年是两岸恢复交流30周年。许多被政治分隔将近四十年的家庭终于得以有机会重聚,开放老兵返乡探亲,成为两岸恢复交往的转折点。
很少人知道,国民党在台湾也征集了不少年轻人到大陆打内战,他们大多一去无回,幸运活下来的,大半辈子也在大陆度过。他们比“大陆老兵”晚了两年,直到1989年,台湾当局才发出第一张“返台定居”的入境证,才有第一位台籍老兵回到台湾。
2012年10月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国台办发言人说,自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籍老兵回乡探亲以来,大部分的台湾籍老兵已经跟老家联系上,或者已经回来过。也许他们每一个人身后都有故事,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但不管怎么样,对于这样一些老人希望叶落归根或返乡探亲,愿意提供协助。
台湾女店主“潘爱军”
笔者在一间面店吃饭,跟女店主聊了起来,拿了名片“潘爱军”,一看就不像台湾同年纪人会取的名。这名字风格有很明显的时代印记,在台湾格格不入,但如果在大陆,一定知道她出生的年代。
前两年,笔者到台湾东部台东县群山包围之间的池上乡。如果你有机会到池上,下车那一刻,你就会觉得这是个好安静的小镇。要不是这几年观光客多了一点,台湾人提到池上,都只会说:“噢!那个产稻米的地方”。
笔者在一间面店吃饭,跟女店主聊了起来,拿了名片“潘爱军”,一看就不像台湾同年纪人会取的名。这名字风格有很明显的时代印记,在台湾格格不入,但如果在大陆,一定知道她出生的年代。
跟潘阿姨聊天,你会发现更有趣的事——你理所当然觉得她讲话是台湾腔,可是偶尔又带几处北方口音,讲到开心时,又冒出几句少数族群阿美人方言。
原来潘阿姨是山西运城人,严格说起来是半个山西人。她与母亲杨杏花奶奶两人,在台湾东部花东纵谷,被群山环绕、绿意盎然风吹稻浪的池上小镇开了一间山西面店“大陆婆婆面店”。
一问才知道,原来潘阿姨的父亲是台籍老兵。
今年是两岸恢复交流30周年,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赴大陆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