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雨花斋”:六年七百家,供餐千万份

“民间公益慈善潜力巨大,社会的自主行动空间开始激活。”

责任编辑:吕宗恕

几乎每天上午10点半,番禺雨花斋门口就开始排起长队,等待二十分钟之后开始享用全素的免费午餐。(甘甜甜/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雨花斋”:一个素食免费餐厅的成长奇迹 六年七百家,供餐千万份》)

“民间公益慈善潜力巨大,社会的自主行动空间开始激活。”

“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有善的成分,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萌发出来。一种模式具有感染力,就可以抓住人心,快速传播。”

开一家免费餐厅,能维持多久?

起初,梁洪瀚的答案是三个月。而如今,时间走过三个年头,在广州市番禺区西城路,他带领的义工团队运营一家名为“雨花斋”的免费餐厅已超过三年。

过去六年,像番禺雨花斋这样提供免费素食午餐的“雨花斋”餐厅,全国已开有逾七百家,供餐数千万份。而每家店之间并没有组织关系,没有经济控制、没有规章制度,完全凭着各地爱心人士自发建立、勉力维持。

在这样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下,雨花斋的规模奇迹是如何实现的?

老城区的免费餐厅

2017年11月11日,梁洪瀚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则招工启事,作为现任店长,为番禺雨花斋招募义工。

三年前的8月份,本职工作为英语培训教师的梁洪瀚在网络上看到雨花斋的消息,为其免费午餐的模式感到惊讶和好奇。梁与五个热心公益的朋友一同驱车至中山市,探访当地的雨花斋餐厅。回来后,他们各自捐出餐具、粮油、桌椅、空调,筹集了一笔资金,共同发起了广州首家雨花斋公益素食餐厅——番禺雨花斋。

2014年11月,番禺雨花斋正式面向大众开放。起初来用餐的多是邻里、周边商铺的人。半年后,人渐渐多起来,如今每天前来番禺雨花斋用餐的人数稳定在三百到四百人。

附近小区的保安、环卫工人、流浪汉、残障人士都是这里的常客。更多的则是老人。据梁洪瀚观察,八成以上的食客都是老人,其中十人左右年至耄耋。这与他当初为餐厅选址的考虑相契合,“以老人家为主,靠近老城区,对老人家方便”。番禺雨花斋所处的市桥街道,附近有十多个房龄超过二十年的老社区。

除了住在附近的老人,也有一些老人每天乘公交车过来。番禺雨花斋的义工郑敏曾开车到离店较远的地方,遇见常来用餐的老人提着菜回家,“我才知道,哇,那些老人那么远来吃一顿午饭”。郑敏发现,真正长期来用餐的大多是独居的老人,“现在的老人家都是很孤独的,他们来这里可以聚在一起聊一聊”。

和来用餐的人一样,番禺雨花斋的工作人员也是身份各异,有放暑假的大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


lucky
回复

lucky

2017-12-01

有一天老人家都不来雨花斋了,都回到自己的小家享受天伦之乐。那时,我想雨花斋的价值就达到了!

回复

2017-11-28

在石龙雨花斋做义工快一年了,来吃饭的孤寡老人、弱势群体真实情况大概是三、四成,雨花斋最大的问题不是要加强对义工的培训,是如何让人们通过一顿免费的午餐,人类灵魂的得到一次提升的机会。抱怨政府是生硬的管理,是抑制民间公益力量的的萌生,倒不如自问多少怪神乱力的盛行。

freda
回复

freda

2017-11-28

俺娘就在新安江文化广场的雨花斋做义工,每周一个上午,有时也会临时去帮帮手。俺娘经常会送一些米面油给雨花斋,给俺娘赞一个

133****8093
回复

133****8093

2017-11-27

简直是理想社会

回复

2017-11-27

祝福雨花斋一直办下去,等退休了就去义工!!

北国风光
回复

北国风光

2017-11-27

令人感动的雨花斋。

回复

2017-11-26

好!

谜底
回复

谜底

2017-11-26

传承爱心,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