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激增万亿,消费贷凭什么这么火
利润高、需求旺,消费金融因而成为各类机构的必争之地。
责任编辑:顾策 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28日《南方周末》)
借1000元,一周后还1100,感觉只多了100元,但如果换算成年化利率,已经超过500%。
利润高、需求旺,消费金融因而成为各类机构的必争之地。
监管层正在进行整肃,严查消费贷变成“首付贷”流入楼市,并对各种违规开出一张张罚单。
“现金奶牛”消费贷
“在线申请,极速放贷,3万额度!”2017年以来,贷款广告力压从前的售楼广告,频繁轰炸人们的手机。
南方周末记者盘点了自己2017年8-9月短信记录,就有“极速贷”“借云”“我来贷”“贷妈妈”“借款专家”、平安银行等多家机构发送的类似短信。它们的产品类似:数万额度、几分钟放款、无需抵押,甚至身份证和手机号就可以申请。一位电话推销员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推销电话是网络电话随机拨的。
海量的推销背后,是火热的消费贷市场。
消费贷,主要指房贷、车贷以外的个人消费贷款。
目前的主流产品有两类,现金贷和消费分期。现金贷指纯线上、不限用途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消费分期则基于具体的消费场景分期付款,如旅游、教育、医疗、装修、买手机等。
2017上半年,消费金融炙手可热。南方周末记者查询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今年前7个月,全国住户贷款中的短期消费贷款新增1.06万亿,是去年同期的3倍,也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增长量(8305亿)。
它也变成了各类机构必争之地。商业银行、电商巨头、消费金融持牌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P2P、小贷公司先后进入。
相比而言,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贷产品利率最低、额度更高,有抵押物甚至可以贷到数百万。
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消费贷与银行不同,平均借款金额普遍是几千元,针对的用户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服务到的“长尾”人群,比如学生、蓝领和部分白领。
在电商平台,80后、90后则依靠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产品,正在逐渐养成贷款消费的习惯,现在平均每4个90后中就有一个人在用“花呗”。
此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涌入消费金融领域。今日头条在招熟悉小额现金贷产品的风控人员,聚美优品推出“颜值贷”,新浪、凤凰这些门户网站也上线了现金贷产品。
引来如此众多的竞争者,消费金融的诱人之处在于暴利。
从利率来看,一位股份制银行员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行的消费贷利率,员工内部价是基准利率(目前为4.9%)上浮20%-30%,市面上的消费贷上浮100%也很常见,也就是年化10%左右。而9月上海的房贷首套房平均在4.9%左右,二套房上浮10%-20%,在5.5%左右。对于银行来说,消费贷的利润明显高于房贷。
银行以外的机构利率更高。
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员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公司的利率17%,在监管允许范围内。P2P、小贷公司的利率更高,甚至突破36%的高利贷红线。现在市面上大多现金贷产品都是按日计息,借1000元,一周后还1100,感觉只多了100元,但如果换算成年化利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