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在中国的“最好时光”——扩张不止,是非不绝

国产奶修复消费者信心的九年,亦是洋奶粉在中国风生水起之时光。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潘秋杏 姚琼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洋奶粉迅速抢占了中国市场。图为一名年轻妈妈在选购洋奶粉。(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扩张不止,是非不绝 洋奶粉:在中国的“最好时光”》)

国产奶修复消费者信心的九年,亦是洋奶粉在中国风生水起之时光。从最初在大城市摧城拔寨,到如今在小县城逐步布局,从中外奶企的频频“联姻”,到贴牌洋奶粉的兴起与整顿,洋奶粉见证了中国奶业的九年成长历程。

“洋奶粉在中国,最好的时光是2008年至2015年,最近两年增长速度稍弱。”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乳业专家冯启对南方周末说,“现在进入一个比较均衡的态势。”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重创国产奶业以来,洋奶粉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直居高不下。南方周末从海关总署了解到,经由海关渠道进口到中国的奶粉,从2007年的9.8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82.6万吨,市场价值翻了十余倍。

国产奶修复消费者信心的九年,亦是洋奶粉在中国风生水起之时光。从最初在大城市摧城拔寨,到如今在小县城逐步布局,从中外奶企的频频“联姻”,到“假洋鬼子”的兴起与整顿,洋奶粉见证了中国奶业的九年筚路蓝缕。

涨价风波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奶业的分水岭,国产奶粉品牌遭受重创,洋奶粉伺机崛起。根据知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的数据,2009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中,洋奶粉品牌多美滋、美赞臣和惠氏的市场份额分别仅为14.2%、11.6%和8%。此后,雅培、雀巢、美赞臣、惠氏等品牌几乎垄断了一线城市的高端奶粉市场。

在2008年至2013年间,洋奶粉的价格更是经历了“你方涨罢我再涨”的局面。如雀巢,到了2012年,相比2008年,其旗下产品每罐价格少则提高50元,多则超过100元。

“那时候价格一直在抬升,2013年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奶粉都达到400块钱一罐,这就有点太高了。&r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回复

2018-01-28

说实话,奶粉这个行业国家要不出手补助,要不就只能这样,温水煮青蛙,等国内企业慢慢死光,在欧洲各国补贴的情况下,大量在保税区发货的欧洲产区奶粉售价只有国产奶粉的1/2甚至1/3,品质,品牌,价格三只主要指标全部打败国内品牌,这种情况下,国内奶企怎么和人家竞争?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7-11-27

中国人是很聪明,这个我们承认,但优点不往正道上使,总喜欢投机钻营,自私自利的心里严重,从个人到很多企业,无处不体现这一点,什么好东西,只要不法的中国人掺和进去,就立刻成了不值钱的垃圾…,奉劝这些奶粉企业,踏踏实实做企业,不要搞吹嘘,不要搞自欺欺人,不要搞国内外两套标准,不要搞炒作,不要联合起来搞一套低于国际标准乳品产品标准,不要一天到晚在主流媒体上频频亮相,把自己装扮成智者教化大众,教大家怎么做人,怎么爱国等等等等,牛根生的个人先进事迹大家都有所耳闻吧,最后,祝大家销量火爆,天天发大财,我去买进口奶粉了!

好好冯先生
回复

好好冯先生

2017-09-26

肯定是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商业盈利,为消费者从来不是最终目的

2017-09-22

自己扪心自问,你搞奶粉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盈利?

回复

2017-09-25

中国奶业是中国制造的短板。

188****1155
回复

188****1155

2017-09-23

当然是盈利啦,没问题啊

2017-09-22

自己扪心自问,你搞奶粉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盈利?

回复

2017-09-22

请作者注意一个细节,三鹿是怎么被捅出来的(是被恒天然要求揭发的),恒天然出了细菌事件,也是他们自己自查申请召回的。我无意贬低或者推高谁,只是说些事实。

回复

2017-09-22

自己扪心自问,你搞奶粉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盈利?

姜伟荣
回复

姜伟荣

2017-09-21

奶粉养育下一代的必要口粮,一定要把好关。

归去来兮
回复

归去来兮

2017-09-21

奶粉是孩子的命,整个奶粉行业在衰败,国家养活的那些饭桶有何用

回复

2017-09-21

唉,扶不起的阿斗啊

航行万里
回复

航行万里

2017-09-21

人,心沉伦。

航行万里
回复

航行万里

2017-09-21

食品药品安全就应该严刑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