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怎么讲故事的?

瓷器之美曾被万千诗人歌颂,缘于高温窑制的绝妙产物集合了先人的超高智慧与巧匠心思

责任编辑:吴悠

花鸟瓷瓶陈列在展台之上,它的过去被概括在小小纸片里(资料图/图)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瓷器之美曾被万千诗人歌颂,缘于高温窑制的绝妙产物集合了先人的超高智慧与巧匠心思,伴随着大西北沙漠的驼铃声响,海上船只也开始抛锚起舵,瓷器一路漂流远航。

16世纪,瓷器引进欧洲一度引发轰动,成为只有富人才用得起的时髦器具,知识分子和贵族阶层将瓷器陈列在他们的珍宝柜里。当瓷器热传染至中产阶级,“人们为瓷器疯狂,不惜四处借债,甚至破产,倾尽家财也要购入瓷器”,英国小说开创者丹尼尔·笛福形容道:“你得把瓷器放在餐桌上,书桌上,放在橱柜里,一直摞到天花板顶上。”

自白书

数千年来,薄如纸、声如磬的瓷器留给后人无限的美学研究价值。然而人们欣赏瓷器时,多围绕着胎质、瓷身、纹饰、釉色、花纹等品鉴一二,而它的底部鲜少被暴露。瓷器底足多为裸瓷,即露出瓷胎之处。这胎土看似不起眼,从中却可知材质,圈足周边的旋切痕迹,体现制作工艺。最有价值的瓷器自白书也在底部:款识,一种书写或刻画的文字、图案,往往在珍品的真伪鉴定过程中能起到关键作用。

虎子,储水用,因口部或柄处塑类似虎头得名(资料图/图)

现存最早带有铭文款识的瓷器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赵士岗一座三国时期的吴墓中,这件闻名中外、造型独特的东汉越窑青瓷虎子上刻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集制作纪年、烧制地点和窑工姓名为一体。赤乌是东吴君主孙权的第四个年号。据记载,公元251年,曹娥江中游一带瓷土和燃料充足,交通便利,上虞的瓷窑体系已颇具规模。与历史记录的吻合,使款识成为该瓷器鉴定的第一手真实信源。

尽管早期有迹可循,直至唐代才出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