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推荐带来"信息茧房"别以技术之名糊弄网民和群众

对于拥有强大算法和技术支撑的信息平台来说,一心“取悦”用户还远远不够,更要自觉执行中央有关政策法规,不能有侥幸心理,任凭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泛滥,不能借技术深奥之名糊弄网民和群众。

(人民日报客户端/图)

对于拥有强大算法和技术支撑的信息平台来说,一心“取悦”用户还远远不够,更要自觉执行中央有关政策法规,不能有侥幸心理,任凭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泛滥,不能借技术深奥之名糊弄网民和群众。

也许很多人都有如下经历:在今日头条客户端,点击一条茶叶的消息,之后就会不停收到各种关于茶的养生知识和广告推送……大数据兴起,算法越来越高级,技术越来越完善,我们迎来了信息订制化、传播智能化的时代。

毫无疑问,信息的私人订制能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智能化的信息传播机制可以快速完成用户与信息的精确匹配,大大降低获取信息成本,为生活带来便利。但换个角度看,算法主导下的内容分发模式,也会带来“自我封闭”的危险。

传播学有种回音室效应,在算法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轻易过滤掉自己不熟悉、不认同的信息,只看我们想看的,只听我们想听的,最终在不断重复和自我证成中强化了固有偏见和喜好。一旦身处这样的“信息茧房”,就再难接受异质化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甚至在不同群体、代际间竖起阻碍沟通的高墙。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近60%的“95后”在社交网络上屏蔽父母,不少人担心技术的进步反而阻碍了父母和子女的交流,这忧虑不无道理。作为子女,如果连父母都可以屏蔽,如何体现孝道和爱心,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情何以堪?

必须承认,所谓先进的技术、精密的算法可能会放大某些消极影响。在社会层面,如果我们都沉浸于自己的“舒适地带”自怨自怜,就可能进一步缩减理性、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从而失去在争议中达成共识的机会。比如共享单车到底是城市交通的革命还是管理的负担?暴走团能不能夜间占用马路?产妇自杀错在家庭还是医院?如果争论双方互相屏蔽,就可能在自说自话中激化矛盾,固化认知,走向封闭,更甚者,演变为群情激奋的互喷和站队,造成人为撕裂,不利于解决问题。

因此,走出“信息茧房”还需进一步强化监管。对于拥有强大算法和技术支撑的信息平台来说,一心“取悦”用户还远远不够,更要自觉执行中央有关政策法规,不能有侥幸心理,任凭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泛滥,不能借技术深奥之名糊弄网民和群众。此外,全社会要形成共识,既重视科学算法,又齐抓共管,清朗网络空间。

回想互联网兴起之初,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来临,许多人在当时预言:空前开放的时代到来了。然而几十年过去,随着算法日益精密、技术不断提升,智能化的信息分发模式反而把许多人困在“信息的茧房”,失去了探索未知、创造不同可能性的机会。预言与现实的反差,正提醒我们:勇于驶出信息的孤岛,敢于走出知识的一亩三分地,拥抱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赢得精彩的未来。

(来源:人民网)

网络编辑:邵小乔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回复

2018-04-13

如果我们所获取的信息知识都变成了我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想看到的…那么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中获取的知识仍然是片面的,或者说比从前更加“匮乏”,投其所好的信息方正如一口深井带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下沉,直至井底。而我们已成井底之蛙却不知,会不会回到如希特勒、大跃进时期的一叶障目也未可知。

回复

2018-04-12

流量怪物

回复

2017-09-21

我觉得算法推荐没有错,只是“私人订制”的度在哪里。应该将是否智能推送,推送的精准程度来交给用户自己设定,才是真正的私人订制

回复

2017-09-21

屏蔽父母与信息封闭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难道屏蔽了父母就是没有孝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屏蔽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解释的麻烦。

跳跳皮筋
回复

跳跳皮筋

2017-09-21

难得人民网写了篇好文

Morris Chen(陈正光军)
回复

Morris Chen(陈正光军)

2017-09-21

俗话说,作茧自缚。做不做茧,还是取决于自己。技术并没有进行信息封锁。

回复

2017-09-21

老一代大多数不愿接受新事物,或者依旧在新事物面前不能抱有开放的态度,自然在一些方面年轻人选择拒绝沟通。但是文中所谓的“信息茧房”只不过是在部分方面,另外屏蔽父母也跟个人选择接收什么样的信息没有直接逻辑关系吧?很难想象人民网的作者也会犯以偏概全,扭曲逻辑的错误,到底还是心态不够开放,又恐惧权威地位的撼动吧!技术只是技术,有什么样的利弊只是如何使用带来的结果,社会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打破和重新适应,害怕改变只能是进入坟墓的人的特权。

回复

2017-09-20

同意!我们父辈他们没有社交网站的时候就能对他们的父母畅所欲言了!!再说,屏蔽朋友圈又不是拉黑父母,感情交流可不是靠朋友圈支撑的

阿波罗

2017-09-20

“作为子女,如果连父母都可以屏蔽,如何体现孝道和爱心,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情何以堪?”请问父母就可以随便查看子女的东西吗?尤其是长大后不需要一点隐私吗?别危言耸听以前没有qq 微信、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不都是处于“屏蔽”状态的吗?我希望贵部能转摘有思想深度、广度的东西而不是拿来主义!

回复

2017-09-20

今天刚看到论文就讨论传统媒体开撕今日头条善意抓取信息,原来这事还没完,不过感觉的确不应该抓取以后还抹去信息来源

阿波罗
回复

阿波罗

2017-09-20

“作为子女,如果连父母都可以屏蔽,如何体现孝道和爱心,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情何以堪?”请问父母就可以随便查看子女的东西吗?尤其是长大后不需要一点隐私吗?别危言耸听以前没有qq 微信、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不都是处于“屏蔽”状态的吗?我希望贵部能转摘有思想深度、广度的东西而不是拿来主义!

130****3518
回复

130****3518

2017-09-19

说得太好了 说的太好了说的太好了 重要的事说三遍

航行万里
回复

航行万里

2017-09-19

不是不想走,可是它想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