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十万”多不多? 甲骨文释字悬赏背后
随着时间推进,甲骨文释读变得越来越难。
责任编辑:朱晓佳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14日《南方周末》)
20世纪初,刘鹗轻松辨认出30多个正确字;孙诒让也正确释读了大约150字。有“甲骨四堂”之称的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一共释读了六七百字,几乎贡献了已释字的一半。
随着时间推进,甲骨文释读变得越来越难。
2017年7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一则征集甲骨文释读成果的公告: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单字奖励5万元。
王子杨在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从事甲骨文研究近十年,主攻文字释读。公告一出,许多朋友问候:“发财了?”“你买房的首付款有着落了?”王子杨哭笑不得:“你们以为释读一个甲骨文字跟拔萝卜一样容易吗?”
“一字十万”的征集,实际上在2016年10月就发出了。它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起,并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所征集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科学鉴定。参评者须撰写《甲骨文释读成果科学论证报告》,经两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后,报送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负责联系专家、收集稿件,奖励资金则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专项基金提供。
一年前,中国文字博物馆将消息发布在《光明日报》上,两个月内引来了一千多个咨询电话。
2017年9月初,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机构在北京召开了甲骨文释读征集项目推进会。“我们收到了不少论文,最后要等待规划办统一的公布。”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就像鱼竿一放,坐一整天它才上钩
在王子杨看来,释读甲骨文非但不是“拔萝卜”,而且“有一个夸张的说法”:“释出一个甲骨文字,比发现一个超新星还要难。”
1899年,甲骨文浮现于世,把中国信史提早了一千多年,梁启超称“中国考古学被这令人吃惊的革命动摇了”。郭沫若写道: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震寰宇。
从甲骨文发现至今118年来,一共整理出4000-5000个甲骨文单字,公认已释读的字1500-2000个。
在发掘初期,甲骨文的释读相对简单。20世纪初,刘鹗在《铁云藏龟》中轻松辨认出50字左右,其中30多字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孙诒让写作《契文举例》,也正确释读了大约150字。有“甲骨四堂”之称的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一共释读了其中的600-700字,几乎贡献了已释字的一半。
“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未曾改变过。”美国作家何伟在书中写道,“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