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询人性的迷宫:从《敦刻尔克》到奥斯维辛

关于《敦刻尔克》,人们已经说了许多,东方卫视还专门访谈了这部电影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只记得他说,要把几十万英军的撤退拍成一部电影,从哪里入手,是件很难的事。

责任编辑:刘小磊

关于《敦刻尔克》,人们已经说了许多,东方卫视还专门访谈了这部电影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只记得他说,要把几十万英军的撤退拍成一部电影,从哪里入手,是件很难的事。

在我的记忆中,英国是动用了所有的海上运输工具,从战船、游艇到渔船,但丘吉尔最多估计也只能撤回三四万人。希特勒为什么会在最后时刻转移了战略进攻的方向,恐怕是个至今没有人能说明白的事;但一共只有八天,338226人就在飞机的空战与轰炸,在战舰炸沉、熊熊燃烧的海水中从敦刻尔克回到了英国本土,不能不说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每个人都在电影中看到了不同的画面:我看到的是几十万互不相识,溃不成军的逃亡军人还在有秩序地排队上船,看到的是他们一人一次只拿一块干粮,看到逃离时的秩序和速度,岸上人们的欢呼和赠送食物;当然还有让不让法国人上船的争执和用枪抵住一个不会讲英语的荷兰人时的愤怒。当他们远远看见英国的地平线时,嘴里喊出或低声说出的是“home”。另一位90后的女孩子看得更仔细,她说“在争先恐后逃生的海水里和即将沉没的舰艇上,没有英雄主义和舍己救人,无论是慌不择路还是下意识地伸向同伴的援手,都是人性在某一瞬间所做出或高尚或本能利己的行为。被击落在海上挣扎而幸运被救起的飞行员说的第一句话是‘下午好’;那个懵懵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


回复

2017-10-02

遗憾

于吉祥
回复

于吉祥

2017-09-16

还以为编辑是外国人呢,写的文章西洋味真浓。

回复

2017-09-14

人性!千变万化[笑cry]时代造人,因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万化[作揖]

胡宇晨
回复

胡宇晨

2017-09-1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之所以感到历史的残酷,是因为我们热爱现在的生活。但只有牢记过去,才不会让历史重演。有些伤疤就是要时时去揭,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664348631
回复

664348631

2017-09-13

可怜的医生门格勒背着洗不脱的罪名,谁能审判这么一个历经创伤的医生?反思犹太人,肯定太自以为是了!忍耐与暴力都是人性的两面吧,都不可思议!中国人的忍耐力是世界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