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世界大学排行榜 国内高校离“双一流”有多远?
“工学领域强大的背后,是‘中国智造’,是整个中国制造业长足的进步。”
“工学领域强大的背后,是‘中国智造’,是整个中国制造业长足的进步。”
近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18年全球大学排行榜。在其官网上还特别对中国高校的发展有所点评,指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双双进入前30名,很多高校都有所提高,体现了在THE排名体系中,中国高校的发展和进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梳理QS世界大学排名、THE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后发现,中国内地高校同时进入四大排行榜前500的大学有12所,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而实际上,这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都略有不同,能同时上榜,可见这12所高校的综合实力之强。
多位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表示,这些年来我国高校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国际教育界的认可,能进入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高校数量逐年增加,就是很好的证明。
排行榜只是高校发展的部分反映
QS世界大学排名、THE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被世界众多高校公认为“一流大学”的参考标准,也是国内高等教育界认可度最高的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虽然同为大学排行榜,但这四个排行榜的评选指标各有侧重。
QS排名反映研究质量的两项指标,学术声誉互评、全职教师的人均论文引用率的权重分别为40%、20%;反映教学质量的师生比率权重为20%;体现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雇主评价权重为10%;反映学校国际化水平的国际教师人数、国际学生人数各占5%。
软科排名则更加侧重学术研究成果,其指标均为研究、论文指标,选择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权重10%)、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权重20%)、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权重20%)、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权重20%)、被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权重20%)、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权重10%)等六个指标对世界大学的学术表现进行排名。
US News排名侧重综合科研实力,论文数等文献计量学指标占去65%。
泰晤士THES排名则更加注重学术公信力,反映学术论文影响的论文引用率、研究的国际声望等研究指标分别占据32.5%、29.25%,其次为教学与学生指标,占据26%。
那么在不同的评选体系,能够同时上榜的北大、清华等12所高校,是否意味着他们已经是或者接近世界一流大学?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每个排行榜的评估标准、指标体系是有差异的,实际上就是从不同角度来观测、看待大学,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也就是说,从不同视角来看,这12所大学的综合实力都很不错。但是,有些学校在一个排行榜可能比较靠前,在另一个排行榜可能就排得比较靠后,这是因为这些学校可能在某个侧重指标表现得比较强,但是在某个侧重指标表现比较弱。例如像QS的排行榜,它更加强调的是声誉(“学术声誉互评”的权重占40%、“雇主评价”占10%),这个声誉调查实际是基于全球学者的调查和雇主的调查,所占的权重非常大。
“这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学校已经代表国家国际交流的最高水平,那肯定有很好的国际声誉,第二种是这个学校在本国最发达的城市,也能够在声誉方面加分。比如复旦在声誉方面表现就非常好,那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复旦在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一直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但如果单纯从一些科研产出数量的指标,比如说论文产出的数量,上海交大每年发表九千篇论文,在论文指标的得分就会比较高。”张端鸿说。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益明认为,这些年来我国高校在创一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四大排行榜的上榜,就是突出的例证。但是,排行榜只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部分反映。
“排行可以给我们参考,但不能被排行牵着鼻子走。”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樊秀娣,她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落脚点应该放在人才培养上,培养顶尖人才,但是培养人才很难用指标来衡量,因此不能将世界大学排行看得太重。
朱益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学排行榜也大多基于科研能力而开展,科研是当今大学的重要任务和主要追求之一。从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来看,科研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世界一流大学还是不能忘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等其他任务。
工科领先,“中国智造”长足进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后,发现国内高校上榜数最高的学校依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而这几所高校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也“榜上有名”。
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提到,要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支持建设一百个左右学科,着力打造学科领域高峰。
多位高等教育领域专家认为,无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还是“一流学科”建设,其基点在于学科的前沿性、高水平与影响力。
记者也发现,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国内学科入选数最高的依次是纳米科学工程、能源科学工程、冶金工程、仪器科学、控制科学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工程、生物工程、通信工程等学科,大多是工学领域的新兴学科。
对此,朱益明表示,在当今创新时代,新学科、新领域的建设与重视是必然的。在新学科建设中,我国与其他国家处于相同背景下与水平起点上,所以,国内学科入选大学排行榜排名前列,是正常的。这也启示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工学领域强大的背后,是‘中国智造’,是整个中国制造业长足的进步。”张端鸿说。
他认为,国内高校工学学科的领先势头,一方面说明在工程学这个大类上,从学术产出的角度来说,中国已经是一个很强的国家了。另一方面,不仅仅体现中国在“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上迈进,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智造”背后,研究和开发强大的支撑力量。
另外,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河北、山东、贵州、安徽、山西、辽宁、重庆、宁夏等8个省市高校公布了一流学科名单,其中材料科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也是“热门”的学科。
樊秀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学科建设很重要,大学最终的发展还是要落实到各个学科的发展,要注重学科优势、培养特色学科。
另外,她建议,高校要抓住契机,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现有特色和基础,通过“双一流”的带动,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实实在在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服务,为区域科技、经济的提升提供技术和人才,给本区域最大贡献,这样的“双一流”建设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网络编辑: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