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史到话剧,易中天笔下的《中华史》和《模范监狱》

话剧《模范监狱》实际也可纳入易中天的“中华史”。

责任编辑:邢人俨 朱晓佳

《模范监狱》中虚构的故事发生于一时一地,但根植于易中天对长时段真实历史的判断和理解。(剧组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7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散布流言蜚语,有情绪就够了 易中天笔下的《中华史》和话剧《模范监狱》》)

话剧《模范监狱》实际也可纳入易中天的“中华史”。历史上皇帝被软禁,话剧里民国的权势者落难,“任何人都可能处于一种孤立无援或者别无选择的境地。”易中天问,“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最近不能工作,难受,就像丢了魂一样。整天吃了睡,睡了吃,简直就是行尸走肉。”受身体状况影响,学者易中天眼下只能卧床休养,他盼望早些回到书房。

易中天惦记的,其一是《易中天中华史》(下称《中华史》),其二是《模范监狱》。前者是他从2012年3月开始撰写的32卷本中国通史,边写边出,正在写第19卷《风流南宋》;后者是他的第一部话剧作品,将于2017年9月8日到24日上演。

几年前,易中天把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归结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为什么会这么走。”他平日住在江南小镇,推掉许多邀约,专心写史,每卷先做年表,清楚了解那段时期的历史进程,才开始顺序铺陈。偶尔有细节拿不准,他会给历史顾问陈勤打个电话。

撰写冠以自己名字的通史,易中天非常郑重,那甚至“是跟命相连的”。“我活着就是为了做这些工作。”他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语速均匀,偶尔被咳嗽打断,“如果想做的这些事情都不能做,我觉得整个生命就没有意义了。”

写到每个阶段,易中天会阅读相应的史书、论著。写西周,他分别阅读杨宽和许倬云所著的《西周史》;撰写特别复杂的宋代,他双手一张,比划出《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厚度。

住处有水泵,他可以用地下水取暖,但冬天得去女儿家住一段。出行没法携带太多参考书,易中天难得闲下来。2017年春节期间,他用其中十天写出剧本《模范监狱》,灵感来自从前在火车上听到的关于虚假慈善捐款的新闻。主创团队于6月中旬建立之后,他前往北京四五次,和大家讨论角色和剧情,有时亲自表演示范。最近一次是8月下旬,他观看剧组首次联排,当时已经感冒,到9月初还未痊愈又骨折了。

易中天曾形容自己用写剧本的方式写《中华史》。如今,他当真写了剧本,故事放在1936年秋天。那时,国民政府已经推行“新生活运动”两年,颇为艰难。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会师,长征完成,革命有了新希望。年初的“二二六”事件使日本军方势力扩张,开始谋划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尽管时事纷扰,剧中的“模范监狱”却维持着固有秩序,如同独立王国。直到国民政府派来特派员,准备迎接“友邦记者团”参观,那里才出现了一系列波澜。虚构的故事发生于一时一地,但根植于易中天对长时段真实历史的判断和理解。

由盛而衰,罪魁祸首是朱元璋

谈写史原则时,易中天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