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私有财产保护

正如杜正胜先生所说,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只不过是个象征符号,并不是真正的所有者。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彭羽菡

北京西城区,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于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10日《南方周末》)

西周贵族之间的土地交易、转让并不需要经过周王,而是只需要根据封建习惯法由当事人自行处置,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土地并不是“王有”,而是贵族的私有土地。正如杜正胜先生所说,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只不过是个象征符号,并不是真正的所有者。

很多人有这样一种印象,认为英国自古以来有“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良好私权保护制度,而中国自古以来则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红楼梦》中皇帝随便对贾府进行抄家,而著名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也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用以嘲讽中国古代缺乏私产保护。

清与宋的财产权状况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和珅本人的身份,他是清朝皇帝的奴才,满洲社会特别重视主奴关系,和珅本人就是清朝皇帝的财产,抄家当然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红楼梦》的贾府,其原型曹家本来就是清皇帝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