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么美的风景,怎么会不想唱歌?” 艾朗诺谈李清照及中国诗画

中国有文人画的传统,欧洲没有。在欧洲历史上,即使在诗歌和绘画最接近的时候,融合程度仍不如中国诗画长期相应和的情况。

责任编辑:邢人俨 朱晓佳

石涛为自己的画题诗“春草绿色,春水绿波,春风留玩,孰为不歌”。(艾朗诺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3日《南方周末》)

中国有文人画的传统,欧洲没有。在欧洲历史上,即使在诗歌和绘画最接近的时候,融合程度仍不如中国诗画长期相应和的情况。

2016年,洛杉矶展出了大量17世纪的中国绘画,涵盖了董其昌,“四王”(王原祁、王时敏、王鉴和王翚)、石涛、八大山人和龚贤等人的作品,这些画此前从未公开过。这些明末清初共八十多位画家的一百二十多幅画,全部来自华人藏家曹仲英。曹仲英是中华民国第三任总统曹锟的孙子,1963年迁往美国时,带去了这批购自香港、台湾的藏品。曹仲英曾把自己收藏中国画的动机归结为三点:“附庸风雅”“谈笑鸿儒”和“蝇头小利”。他是第一个要求苏富比拍卖行举办“中国书画艺术拍卖专场”的人,在美国掀起了中国书画热。

斯坦福大学东亚系主任艾朗诺(Ronald Egan)对曹仲英的评价是:真能看、能鉴赏。艾朗诺仍然记得那次展览的名字叫“曹氏十七世纪中国绘画收藏”,正是这次展览,将艾朗诺的研究引向了明清绘画。艾朗诺研究的明清绘画,一半出自曹仲英的收藏。

“总体上,明清绘画传下来的比宋画多。我只研究那些配有作者题诗的画。宋代当然也有,可是不多,但明清画多半有文字题在上面。在中国绘画史中,明清也算是很重要的一个时期。”艾朗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介入明清绘画研究之前,艾朗诺是《剑桥中国文学史》“北宋”部分的作者,在研究苏轼、欧阳修等宋代一流文人、士大夫的同时,也对李清照做过深入研究,试图纠正外界对李清照的误读。2017年2月,艾朗诺的学术著作《才女之累》中文版出版。

7月5日,在法兰克福参加“卫礼贤讲座”的艾朗诺接受了南方周末的独家专访。卫礼贤是法兰克福大学第一任汉学教授,他的汉学研究,曾经影响了荣格、布莱希特、托马斯·曼等人。他也曾在法兰克福创办中国研究所,并邀请蔡元培和胡适前来演讲。“卫礼贤讲座”试图进一步提高汉学在德国的影响力,艾朗诺是“卫礼贤讲座&r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