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武汉:生活挤压出的小市民

对于这个城市挣扎的底层人民来说,他们从来没有过过体面的生活,却被要求遵守体面的规则;他 们从社会获得的回报很少,却被要求对社会尽他们的义务。

责任编辑:老黄

武汉并不是一座能让人迅速适应的城市。这里有着全中国最疯狂的公共汽车。第一次到武汉,乘坐公共汽车从武昌火车站到东湖。车票是少见的1.2元,且自动投币,让人在寻找零钱中战战兢兢地上了车。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幕: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吃着热干面,还能把速度飙到全车乘客紧紧抓住扶手。到了东湖,车子没有停下来,而是慢慢地滑行,后门一开,未等我下车,司机就再次启动车子,在我的呼喊下,一阵骂声后,让我下了车。

在武汉的朋友后来专门向我解释,这里的公共汽车大概分成两种,一种是1.2元的非空调车,一种是两元的空调车,武汉人一般看车型决定付款方式,上1.2元的,由于刷卡是同样的价格,就使用现金,鉴于找零麻烦,投一元钱也没有人管;上2元的空调车,则刷卡优惠,可以省两毛。

这种精于算计,确实少见。因此,武汉人被全国人民无情地斥为“小市民”。许多人到过一次武汉后,就自信地下了断语:“武汉是全国最大的县城,和天津可以并列”。

赵克来自福建,已经在这个县城连读书带生活,呆了8年,住在武昌的水果湖,在一家IT公司写程序,每个月2000多的工资,像武汉人一样过早(吃早饭),坐武汉的麻木(武汉早在2003年禁止麻木,现在只是作为地下状态存在),武汉的杂乱无章对他来说,是可以触摸的。他说,“没办法,武汉就是这么小市民。”似乎一说到武汉,一定要露出鄙夷的神情,连很多热情的本地人,都会因为这种被强加的长期意识,不自觉地对这个标签表达一番,但事实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7)


回复

2012-12-10

曾经离的很近,又很远……

回复

2011-12-27

武汉~武汉~~

回复

2009-08-19

最大的县城,咯咯

回复

2008-06-15

在武汉读了4念书,工作了一年后,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城市的很多点滴. 这里的到处都是的美食,相对便宜的生活. 2004的时候爱上了这里一个美丽的武汉女孩(我们现在仍然非常相爱),我们一起坐公交车走过了也吃过了武汉的很多地方.她现在在澳洲读书. 今年7月份我也要离开了武汉去往上涨工作了,毕竟待了5年,想出去经历一下.

回复

2008-06-10

扯淡,胡说八道

回复

2008-06-10

做为武汉人,看了也有点生气,怎么新闻媒体的报道还能这样呢!?以偏盖全的以外地人某次来汉的经历感受,作为武汉特制的描述是否有点不负责任?貌似犀利精辟的语言,却褒含了本文作者的浅薄和无知,希望他能为此道歉!应该负出代价!

回复

2008-06-10

做为武汉人,看了也有点生气,怎么新闻媒体的报道还能这样呢!?以偏盖全的以外地人某次来汉的经历感受,作为武汉特制的描述是否有点不负责任?貌似犀利精辟的语言,却褒含了本文作者的浅薄和无知,希望他能为此道歉!

回复

2008-06-05

我在武汉生活了25年了,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小时候,总是听到周围的人说武汉不好,也看到武汉许多脏乱差的现象,心里对这座城市没有什么好感,要不是父母都在这里,要不是武汉的教育资源还算丰富,我也不会待在这读书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座城市的了解越多,对它的喜爱就越多,感情就越深。以前听到别人说武汉不好,我会随声附和,现在我会耐心的向他们解释,解释武汉的魅力。 其实,武汉市非常有个性的一个城市,你说它小市民也好,说它东方芝加哥也好,它从来不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改变自己的个性,我觉得武汉的个性就像武汉的天气一样,你猜不透,也摸不着,这就是武汉的魅力。武汉有很多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便利的交通资源,所以武汉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武汉人是备受争议的群体,他们个性张扬,做事泼辣,脾气暴躁,但他们讲义气,他们勤奋,他们坚强,他们善良。 总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武汉人我爱这座城市,虽然它有些俗,但它很真实。我会继续在这座城市生活,与它一起成长,为它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复

2008-06-04

很久没看南方周末的文章,但是看那标题,“震出一个新中国”。好象看到一个西方媒体的中国版本。刚才看了那篇 长沙娱乐至死,里面有句话 “你看这次大地震,人们被画面和音乐感染,一起领略过悲壮和庄严之后,突然就觉得自己经过一次洗礼,一次人格的升华,其实这都只是一种自我想象,其实,是大家有意无意与媒体一起合谋,集体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欺骗。” 这是对中国民众觉悟的侮辱,还有南都,在地震之后某天有一版集合了一些所谓评论者的语录,在此时此刻,有些人的言论冷静的让人作呕。 凤凰台在此次地震后的表现让人觉得他是真正做媒体的,以人为本应该也是媒体的宗旨。别搞那么多的哗众取宠。

回复

2008-06-04

很久没看南方周末的文章,但是看那标题,“震出一个新中国”。好象看到一个西方媒体的中国版本。刚才看了那篇 长沙娱乐至死,里面有句话 “你看这次大地震,人们被画面和音乐感染,一起领略过悲壮和庄严之后,突然就觉得自己经过一次洗礼,一次人格的升华,其实这都只是一种自我想象,其实,是大家有意无意与媒体一起合谋,集体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欺骗。” 这是对中国民众觉悟的侮辱,还有南都,在地震之后某天有一版集合了一些所谓评论者的语录,在此时此刻,有些人的言论冷静的让人作呕。 凤凰台在此次地震后的表现让人觉得他是真正做媒体的,以人为本应该也是媒体的宗旨。别搞那么多的哗众取宠。

回复

2008-06-04

i love it

回复

2008-06-04

最初来武汉的时候,真的印象很不好,感触最深的是乱。但是两年过去了,对它也渐渐熟悉了,感情就这么产生了,尽管我们这群外地学生还是会说武汉很乱,天气很讨厌,但是我从心里期待它未来崭新的面貌,我也相信,这个城市的未来更美好,它还是一株小嫩芽,等待着破土而出……

回复

2008-06-04

写这篇报道的是武汉人吗?还是道听途说来的。我承认,武汉是一个很市民化的城市,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格,你说武汉市民化也好,说武汉俗也好,这就是武汉,无法改变,也无需改变。本文所指出的种种武汉人的陋习,我相信全国各地都有,只不过有的被指出来了,有的却无人问津。难道,偌大一个武汉,在世人看来就只有这些吗?武汉的变化真的很大,请不要总看着过去。不否认,武汉还并不发达,尤其是底层老百姓生活仍然艰辛,被生活挤压着。但要知道小人物的悲哀不仅仅局限于武汉。请看到武汉的阳光面,请看到武汉老百姓们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家园努力打拼的一面。还有,不要以偏概全,武汉公交的司机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至少生活了20年,我还没碰到过。也请那些来武汉读书或生活的人们,请留点口德,不要一说起武汉就带着鄙夷的口气。既然鄙夷,为何还要来。既然来了,为何不能宽容一点。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状态,请理解我们。武汉虽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热爱她,带着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来看待她,并在这里不懈地奋斗,追逐我们的理想,武汉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回复

2008-06-04

写的有点夸张吧! 希望能真正到武汉来实地看看

回复

2008-06-03

上手容易,放手不难,这就是武汉给我的感觉,有点像跟不出色的女人谈恋爱一般。

回复

2008-06-03

我在武汉念了四年大学,看了这篇文章,想起以前的日子,不禁会笑。武汉人野蛮,小气,大街上总看到武汉女人吵得面红耳赤,公交车司机与乘客扭打成一团,赶着上班的人捧着热干面在烟尘滚滚中边走边吃......一言以蔽之,武汉过的就是小市民的生活。生活固然有所挤压,但不文明的行为不应以此为借口。 不过,武汉的小吃确实让人怀念。便宜,好吃。确实是到处有小吃,到处有生活。

回复

2008-06-03

朱镕基总理是希望通过改革,再生国家经济的生命力,发展经济,只是全民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社会保障没跟上。

回复

2008-06-03

只可惜这些年这座中部大城市发展得太慢了。。。 不过今年开始变化迅速,一个重要的例子是武汉的公厕建设完成了。年初市政府承诺今年办好群众十件十事,开始以为又是官方无头支票,没想到很快就落实了,确实很不错。。。

回复

2008-06-02

有年轻时的梦想,谈不上喜欢,但挺怀念那个味道.压力大,也与气候有关.

回复

2008-06-02

意尤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