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越来越多的机器,越来越少的人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最新报告预计,机器将在未来2到3年取代30%的银行员工。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结论更是令人惊异——到2030年传统银行的多数部门或将消失,类似于苹果Siri的人工助手将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高鑫 杨滢玮

2015年6月9日,香港,汇丰控股有限公司总部大楼。汇丰银行这一年计划全球裁员2.5万人。(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24日《南方周末》)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最新报告预计,机器将在未来2到3年取代30%的银行员工。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结论更是令人惊异——到2030年传统银行的多数部门或将消失,类似于苹果Siri的人工助手将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

“我还能做什么?”这是邢军最近常问自己的问题。他出身三线城市、大专毕业,现在是一名银行信用卡审核员。

以往,邢军会选择在银行网点摆摊,客户办卡、审核“一条龙”,省时省力,还能获得一笔办卡佣金提成。信用卡审核的工作属于银行风控体系中的一环,却占用着银行大量的人力成本。

不过,他所在的银行这两年为绝大部分网点都装了智能审核系统,客户从银行进门到开户,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就能完成,其中最重要的风控环节——身份识别环节也由人脸识别技术实现。

人脸识别是被最早运用到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通过对脸部生物信息的分析,系统能快速确定摄像镜头前是否为生物活体,并完成个人身份信息的认证,而这一过程,通常只需要几秒钟。

有了网点的智能审核系统,邢军感觉到工作量明显下降,自己不用再为每一位信用卡客户单独进行身份审核,只需偶尔捡下人工智能的“漏单”,为那些没有前往网点的用户进行上门身份核实服务。为了提高效率,银行还为每位外勤人员安装了面部识别App软件,方便审核员能够随时随地完成认证工作

如今,除去刷脸验证身份,“刷脸支付”“刷脸取款”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银行服务中,客户方便了,对邢军而言却不是好兆头。“工作轻松了,但是办卡收入没了,未来怎么样不好说。”

邢军并不理解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


回复

2017-09-20

说不定法院也是以后就是人工智能法官了

胡宇晨
回复

胡宇晨

2017-09-03

当年机械替代手工的时候人们也有这样的担忧,但结果还不是越变越好嘛。人活着不能总想着铁饭碗,要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这个干不了就去转行干别的,落后就要被淘汰这也是自然之理嘛。

回复

2017-08-28

对于国家,也许转型为福利国家,保障失业者的生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然使用机器能够大幅度增加利润,未来人不用工作也不是没有可能。对于年迈者,一定会出现适合他们的操作引导方式,因为老龄人口增大,老龄需求会刺激市场开发此类产品。目前应该思考的,是什么职业工作才能在这个给人带来失业痛苦的过渡期中生存下来。

2017-08-25

对人工智能很期待,同时又担心,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的时候,基层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怎么进行?会不会出现大批下海人员?政府怎么解决这么大基层的生活?对于一些已经年迈的人来说对技术一无所之,甚至因为手上的老茧连智能机都用不了,又怎么适应这样的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同时,又害怕格格不入!

回复

2017-08-25

对人工智能很期待,同时又担心,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的时候,基层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怎么进行?会不会出现大批下海人员?政府怎么解决这么大基层的生活?对于一些已经年迈的人来说对技术一无所之,甚至因为手上的老茧连智能机都用不了,又怎么适应这样的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同时,又害怕格格不入!

回复

2017-08-25

人工智能是又一次科技革命,它已经来临,只能让自己适应,让自己看懂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然后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