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报告:剔除气象因素,京津冀PM2.5在下降,臭氧升高

“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区空气处于污染状态的时间,平均减少了17%。但每个城市的臭氧年平均浓度均有不同幅度上升,需引起重视。”

责任编辑:汪韬

 

“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区空气处于污染状态的时间,平均减少了17%。但每个城市的臭氧年平均浓度均有不同幅度上升,需引起重视。”

2017年8月7日,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和光华管理学院共同发布了《京津冀2013-2016年区域污染状况评估》(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京津冀地区过去四年多空气质量实际状态和变化趋势。

2015年以来,这已经是该团队的第四份报告了。本次报告基于 73 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013年3月至 2017 年5月的环境监测数据,以及25个气象站点过去七年的气象数据,数据总量超过 4400 万条。

评估报道的起草团队负责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统计科学中心联席主任陈松蹊告诉南方周末,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气十条)发布三年后,2017年将进入大气污染治理考核期。京津冀地区的污染是否有所改善?有多大程度的改善?是公众最关心的两大问题,也是研究的目的所在。

由于空气质量状况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为了得出并比较某一季节不同年份的空气质量数据, 本报告沿用前三个报告的方法,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气象调整,剔除了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评估报告显示,与2013年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