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一个大消息!支付宝们通通被“收编”!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这是一条来自周末的大消息,第三方支付行业即将迎来巨变!
这是一条来自周末的大消息,第三方支付行业即将迎来巨变!
央行最新发文,号称“第三方支付版银联”的网联,将在2018年6月30日监管“收编”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包括支付宝和微信在内的网络支付都得通过网联来完成。
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8月4日央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给出了最终时间,2018年6月30日,届时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央行对网联已经下了死命令,必须完成接入,技术达到要求。几个巨头实际上表态也都比较支持,不过这个时间点也比预期要早”,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业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
不得不说,在如今的商业和生活中,已离不开第三方支付,特别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基本上是每个人手机中的必备。
那网联的出现,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呢?
什么是网联?
首先,大家可能不大清楚,什么是:网联?
解释一下,“网联”的全称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指要为支付宝、财付通这类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一个共有的转接清算平台,受央行监管。
网联的来头可不小,它是由央行牵头设立的, 其第一、第二大股东分别是央行直属的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旗下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责任公司。
至于网联的主要业务,则是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一个统一的独立清算平台,其一端会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接,另一端则连接银行系统。
也就是说,今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线上支付通道不再直接对接银行,而是通过网联这个中间通道与各家银行对接。
央行为什么要搞网联?
那么问题来了,央行为什么要搞网联?
我们拿支付宝当例子解释一下。
2004年,支付宝成立。支付宝不是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但用户可以在支付宝开立账户,里面可以存钱。
根据监管要求,这些钱受到高度监管,支付宝要把它存管到银行。
于是,用户在支付公司开立虚拟账户。用于互联网小额支付,让大家快乐地网购,带来很大便利,起初并无大的问题。大致的结构如下:
后来,支付宝跟很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在各行开有账户。于是,它就具备了跨行清算的功能。
比如,我用支付宝做一次跨行转账,从中行向收款人(可以是自己)的农行汇款。那么,只要从我的中行卡转到支付宝开在中行的账户,然后支付宝再把它存在农行的钱,汇至收款人的农行账户上。以此,支付宝用两笔同行转账,“模拟”了一次跨行汇款(下图虚线部分),用不着央行的清算账户。
我们把这种“清算”模式称为“反接”,即支付公司在无数个银行开设有账户(伞形),就能够实现跨行清算。准确地讲,这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清算,而是绕开了清算。央行主办和主管的多个清算体系,在这一模式下,都不再被需要。
但是,反接模式下,会有些新的问题。
比如,这本质上是一笔汇款人从中行卡向收款人的农行卡汇款的行为,但是,只要做些技术处理,就可以使银行、央行完全看不出来这一业务本质。银行和央行所看到的,只是两笔同行转账业务,类似于从支付宝账户提现,或向支付宝账户充值,银行和央行根本无从辨别,这是一笔跨行汇款。
这大大提升了反洗钱等监管的难度,也加大了央行掌握资金流动性的难度。
总之,“反接”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交易信息,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给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数据分析等央行的各项金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不仅如此,这一模式也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洗钱、套现获利、盗取资金的温床。
虽然此前央行一直在加大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监管,但这种反接清算模式一直屡禁不绝。由于支付公司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支付、手机互联网支付等小额领域,潜在风险并不可怕。但随着支付公司开始进军线下支付(O2O)市场,虚拟账户的使用场景大幅扩大,风险问题渐渐地不能回避了。
央妈最终祭出网联大杀器,杜绝反接模式的时刻,央妈的最终目标,是把清算系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履行她的各项金融职责。
网络支付是否会涨价?
可以预料到的是,第三方支付市场将因为网联平台发生巨变。
比如,支付宝和微信手里掌握的用户交易数据就不能仅仅归自己所有了。
再比如,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后只要专心做产品就可以了,再也不用烦恼和大机构抢银行资源的问题。
还有,以后大家哪怕是发一分钱的网络红包,央行也是知道滴。
当然,作为寻常百姓,我们关心的倒不是这些改变,而是我们到底是会多掏腰包还是少掏腰包?
很多人觉得,作为相对独立商业的公司,网联也需要赚钱,那它盈利方式不外乎跟银联一样,收手续费。
而这个费用,第三方机构当然不会去承担,最终只能是分摊到具体的用户头上,也就是说,因为网联收费,支付宝及微信支付,会提高提现的手续费。
实际上,网联本身并不直接跟老百姓产生现金联系,而且它的出现会让支付业务的总体直接成本下降。
因为,第三方支付机构付给网联平台的转接清算成本,可以部分地由其内部成本的下降所抵消,从而原本消费者负担的部分也会相应减轻。
对此,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巢湛是这样解释的:
现在市场上总共有259家支付机构,如果按每家机构对接100家银行计算,对接规模5900对关系。但是,通过网联中心化连接,对接规模变成259加上100,也就是359对关系,只需要维持相当于原来不到2%的关系。
即能够更好的规范金融市场,保证大家的资金安全,又能不影响客户体验,甚至还能降低用户的使用费,若真如此,一统支付领域江湖的网联也是极好的。
各方影响如何?
(1)用户:网联的设立,不会改变用户对第三方支付服务的使用方法。若系统设计得当,性能良好,则也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2)支付公司:后台清算体系变更,但不影响业务,也不影响沉淀资金(虚拟账户余额),而对银行的议价地位下降。央行能够更加高效地监测支付公司的业务,及时遏制违规行为,有望使整体行业更加规范有序。借助清理整顿互金的时机,某些业务不规范的害群之马可能会被加速清理,行业气象为之一新。
(3)银行:在原来的交易模式下,遗失了用户的交易信息,不利于数据的二次应用和开发。现在交易信息可由网联获取,但银行能不能与网联合作得到数据,尚不得而知。由于网联由央行主管,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若此,则支付公司带给银行的一大心病(交易信息遗失),得到解决。
(4)银联:意味着长久以来想把银行卡网上交易的清算也收归旗下的努力,宣告失败……当然,这也意味着,网联的网上交易与银联在银行卡线下交易的跨行转接,并无重叠,形成了划江而治格局。银联的心情,可能与最近父母刚生二胎的长子那样……
(5)央行:则如前所述,力推正接模式,以便履行其各项金融工作。
最后说说,尴尬的银联
网联的出现,相当于央行给银联生了一个弟弟。
网联的功能和银联非常相像。
2002年,为解决全国银行卡联网通用的问题,央行牵头成立了中国银联,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和上海、广州、深圳等18个城市有当地的“金卡”中心全部划归中国银联运营。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接近央行人士坦言,网联的筹建其实也有着重复投入的顾虑。“然而,且不论支付宝和银联的恩怨纠葛,从眼下的竞争态势而言,支付宝已经在实际意义上承担了最大的线上支付清算功能。从交易笔数来看支付宝已经超过了银联,让支付宝接入银联系统的想法不是没有动议过,但是支付宝基本不可能接受。”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某种程度上来讲,银联也希望承接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的转接工作。但银联一直作为央行的‘亲生子’饱受诟病,与支付宝这样的行业巨头又存在比较深的纠葛,相关工作很难推进。支付清算协会是中立机构,由它来牵头再组一个机构,合情合理。”
对比中国银联设立之初,银联筹建的时候是由央行牵头设立了银联筹委会等部门负责相关工作,最终88家银行共同发起设立,各家金融机构无论规模大小在最后形成的股权架构中股权比例都十分接近。
网联的横空出世,对于曾经清算市场的唯一的参与者银联而言,都是值得警惕的对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网络编辑: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