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湾区的“魔力”
旧金山湾区的精神底色,首先是冒险精神。这是有传统的,从最初的淘金热、西部大开发,到今天的创业,无不体现了这一点。这里的人们似乎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安分,对未知、新事物跃跃欲试。
责任编辑:聂寒非
(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旧金山湾区的精神底色,首先是冒险精神。这是有传统的,从最初的淘金热、西部大开发,到今天的创业,无不体现了这一点。这里的人们似乎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安分,对未知、新事物跃跃欲试。
在世界三大湾区(纽约、东京、旧金山)经济样本中,旧金山湾区无疑是个性鲜明的。说它年轻,其实可以追溯百年;说它悠久,却是新科技革命的宠儿。在经历了时代变迁、世事更迭之后,当其他湾区经济圈呈现疲态,或陷入瓶颈,它依然有一股魔力,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才趋之若鹜。
背后,它自有一套“保鲜”之道。
透视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第四大湾区提供有益的借鉴。
跨世纪的布局
无论是奥克兰借集装箱运输契机脱颖而出,还是圣何塞为成为科技引擎而进行土地兼并,抑或旧金山审时度势实现自身的完美转型,都需要决策者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并且具有开阔豁达的大局意识。
旧金山湾区位于美国加州北部,覆盖9个县100多个城镇,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700万。其中,3个中心城市最为著名: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它们呈鼎足之势,凭借各自优势,共同支撑起一个湾区经济的奇迹。
说起来,这三座城市的发展道路很不相同,起步甚至相差百年,其间不乏明争暗斗,如今却和谐共生,相互提携,不失为一段“佳话”。
最早“发达”的是旧金山,以一种“暴发户”的姿势横空出世。
1848年1月,旧金山以北约50英里处的一个锯木厂发现了黄金,就此掀起一场有史以来最为疯狂的淘金热。几乎是一夜之间,原本寂寥的旧金山港挤满了帆船,山坡上满眼临时搭建的帐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此登陆,开启一夕致富的梦想。短短数年,旧金山便从一个只有500人的破烂渔村,摇身一变成为当时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最大的城市,人口猛增至15万。
大批淘金者的到来,不仅生猛地将旧金山推入工业化的轨道,还迅速推进了当地的商贸繁荣。当时湾区所需物资几乎全部来自海上,旧金山扼守海湾入口,占尽地利。许多百年老店至今仍在:制作牛仔裤的Levi Strauss、Ghirardelli巧克力店、FOLGER咖啡、富国银行、加州银行……
至1880年代,旧金山已是太平洋沿岸地区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
淘金热同样也改变了另一座城市的命运——与旧金山一湾之隔的奥克兰。它是淘金客的另一个集散地,接收的多是来自美国东部的投机客。因为背靠腹地,奥克兰走了一条不同于旧金山的发展之路——修建铁路。1860年代末,它成为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在西海岸的终点站。
铁路网的延伸将奥克兰融入西部大开发的滚滚洪流。在工业化大背景下,它不断发展造船业、汽车和飞机制造业,到20世纪中叶,已是一座典型的“港口工业城市”。
这么说来,奥克兰也算是发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