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改革要多做减法
改革甚至废除职称的呼声这些年一直没有停过。
责任编辑:陈斌
“不患寡而患不均”,职称评定标准,其实就是在“各得其所”的社会心理中,将人按照学术能力与工作能力进行必要的区分,为此,标准的建立,应该经得起比较。
(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职称评定标准,其实就是在“各得其所”的社会心理中,将人按照学术能力与工作能力进行必要的区分。
改革甚至废除职称的呼声这些年一直没有停过。在中国人事管理制度中,很少有像职称制度这样能从不同方面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
就拿高校来说,讲师和副教授就不仅仅是工资的差别,一些科研基金会写明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才能申报;一些期刊会或明或暗地只发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作者的论文;一些学校规定,讲师外出开会只能报销火车硬座,而副教授就可以坐飞机,讲师五年评不上副教授,就不再续签合同,诸如此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153****7877
国外的好经一到国内就变味了。国外好大学基本是私立的,国内是公立的。大学教授评选还有个论文标准,中小学评选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