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上海:我的未来在哪里?

她从没有太努力地去争取任何事情,也因此只得到了仅够维持生活的现状。现在,她越来越不满足于在上海的生活,期待改变。

责任编辑:老黄

全国哀悼日三天,火炬离上海最近的日子里,Monica开始回望她的上海。她来自黑龙江,在上海工作、生活了8年。“生活在上海这个城市,会让你忘了还有人过着那样的日子。”她说。

她说的不仅是四川地震的灾区,还包括从报纸上看到的其他人的生活,从黑砖窑到凉山童工。“我 们公司食堂里,每天丢掉的饭菜有两手推车,给他们的话,都可以算是美味了。”她说的时候很平静,这次四川地震,她很揪心,也捐出了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她没有哭。8年以前,她刚刚到上海的时候,在公交车上读到《南方周末》的烟台海难报道,她泪流满面,哭得不能自已。

在当代中国的叙述中,“上海”经常与“白领”联系在一起。上海移动会给每个新到上海漫游的手 机发去短信:“欢迎您来到时尚之都上海”。这里有着全国密度最高的写字楼,里面工作着全国密度最高的白领们,写字楼底下是全国密度最高的连锁便利店。他们 中大多数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中午,他们会三三两两地从密度最高的写字楼进入密度最高的便利店,买些盒饭酸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然后回去 继续工作。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调查表明,上海的“白领”们,70%存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