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手稿》:李泽厚的“哲学密码”

可惜的是,他始终是理论上的“重骑兵”,论证时,往往疏于论证,而精于创新。

责任编辑:戴志勇

图为2014年5月21日,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与陈嘉映教授、杨国荣教授、童世骏教授等进行了一场“哲学对谈”。(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6月15日《南方周末》)

据我所见,李先生所有的哲学根源,都在《60年代手稿》中出现了。可惜的是,他始终是理论上的“重骑兵”,论证时,往往疏于论证,而精于创新。

李泽厚先生可谓是一位“造词”的大师,从“积淀”“实用理性”“巫史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到“情本体”“情理结构”,都是如此。当代法国哲人德勒兹不就说过嘛,哲学无非就是制造概念而已,在一定意义上他是对的。作为一位思想家,李泽厚先生首先是以立论为主的,的确是“六经注我”式之风格!

据我所见,李先生所有的哲学根源,都在《60年代手稿》中出现了。可惜的是,他始终是理论上的&l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