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他就接受不了”

译制片时代,老艺术家为什么能让世界各国的电影都被中国观众接受、喜爱?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用中国人能接受的中国文化作了翻译。‘走出去’的影片也应该这样,讲中国文化,但用的是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

责任编辑:李宏宇 朱晓佳

《西藏天空》的对外译制,是“国家重点项目”。影片讲述仆人普布(右)代少爷丹增(左)修行,直至西藏解放后,寻回自我的故事。(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5月4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他就接受不了” ——60岁上译厂送国产电影“走出去”》)

“译制片可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创造了多少今天所说的‘网红’现象、流行词。”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副厂长刘风开门见山。

2017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60岁。这家成立于1947年的国营老字号,迄今译制了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超过1500部电影。对一代中国观众而言,童自荣配音的“佐罗”才是真的佐罗,他有着提琴般的嗓音,原版里的“大烟嗓”反成了冒牌货;丁建华则是茜茜公主的化身,也是《追捕》里美丽动人的“真由美”的代言人。

上译厂译制的电影台词,是当年年轻人争相引用的恋爱絮语,比如《简爱》中的经典台词:“要是上帝赐予我美貌和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尼罗河惨案》中的台词 “女人最大的心愿是叫人爱她”,同样流行开来。法国电影《虎口脱险》中,主角在土耳其浴室内接头,哼唱着“Tea for two and two for tea”。“Tea for two”起初直译成“情侣茶”,但配音演员唱起来很拗口,老厂长陈叙一改译成“鸳鸯茶”,电影公映后,“鸳鸯茶”火了。

2015年,上译厂转身。除了继续承接进口影片的译制,他们开始开拓对外译制业务,希望借鉴多年引进片译制的经验,把国产影片输送到国际市场,也去“打动打动海外观众”。这一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440亿,成为逼近北美市场的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而票房超过10亿的国产电影就有8部。

“译制片时代,老艺术家为什么能让世界各国的电影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