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韶关如何融入珠三角工业体系

东莞与韶关的这种帮扶关系其实从13年前就开始了,但一开始以扶贫为主,后来变成了建设产业园区、承接产业环节的方向。

责任编辑:顾策

(本文首发于2017年5月4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山区如何融入珠三角工业体系》)

东莞与韶关的这种帮扶关系其实从13年前就开始了,但一开始以扶贫为主,后来变成了建设产业园区、承接产业环节的方向。

随着产业升级的加快,东莞本土纺织企业越来越致力于产品的设计、研发,而把生产环节向外布局。而韶关北江区原有的传统纺织业基础、产业工人资源,恰恰是东莞纺织业先天不足的要素。

送不出去的“三个一千万”

“我们的目标任务是三年300个项目,700亿投资,现在差不多快实现了。”莞韶对口帮扶指挥部总指挥助理陈东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共建”模式,符合“创新驱动发展”与“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两大发展战略。

为了助推韶关加快融入珠三角发展,实现产业对接,按照省里的要求,东莞与韶关结成对口帮扶对子。东莞与韶关的这种帮扶关系其实从13年前就开始了,但一开始以扶贫为主,后来变成了建设产业园区、承接产业环节的方向。

陈东成因此成为东莞委派至韶关工作的帮扶干部,同时兼任莞韶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他介绍,截止到2016年6月,共引进产业项目277个,已动工项目219个,累计完成投资额278.8亿元。

但起初,他在韶关的招商引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甚至遭遇过不少坎坷。

陈东成介绍,最初,他们一直推动东莞的企业到韶关投资,但是效果不甚理想。“企业有自己的考虑,政府只能鼓励,不能强迫。”

为此,东莞一度制定了一套鼓励项目落地的扶持政策。凡是愿意到莞韶产业园落户,且投资规模达到一亿元,年底可以投产的项目,可以申请厂房、技术、贷款三项各自最多高达一千万的补贴。“三个一千万”政策不仅只针对东莞企业,全国各地有意落户的企业皆可申请。

但是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即便条件如此优厚,已经纳入预算的“三个一千万”补贴却花不出去。“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但是这笔钱花不完。”陈东成有些无奈。

“一般来说,不提倡用补贴的方式,双方要有双赢的结果,各自要有各自的优势、特色。”广东行政学院教授陈鸿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于是,陈东成做了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