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对谈王泽鉴:中国民法典怎么立
2017年4月18日,海峡两岸民法学界最权威的学者江平、王泽鉴在北京进行了一场对谈。对谈由不久前通过的民法总则与即将制定的民法典展开,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朱庆育主持,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
责任编辑:苏永通
(本文首发于2017年4月27日《南方周末》)
我曾经提出来,中国最好制定一部开放性的民法。没有法律依据时,如何确定法源,过去是依政策,现在是依习惯。这就是很大的开放了。
——江平
这么一个大国要有一部民法典作为基础,承担体系整合、理念宣示的基本功能。它一方面要巩固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要发展进步。这两方面要兼顾,保持平衡。
——王泽鉴
2017年4月18日,海峡两岸民法学界最权威的学者江平、王泽鉴在北京进行了一场对谈。对谈由不久前通过的民法总则与即将制定的民法典展开,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朱庆育主持,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
江平,1930年生,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王泽鉴,1938年生,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名誉教授。曾任台湾大学法律学系主任、法律研究所所长,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
时代需求与学术配合
朱庆育:民法总则在2017年3月15日通过,10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民法典的第一步。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我们为什么需要民法典?在功能定位上,民法典是被用来改造民众的生活,还是把既有的生活规则进行体系化整理?
江平:现在的民法总则,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城市取得的成绩,用法典、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这三十多年来,农村的改革规模很大。土地过去完全公有,后来是在集体所有制下,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户承包经营,现在又要促进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规模化经营。城市里,宪法、民法通则过去都强调国有企业的不可动摇的垄断地位。现在看来,民法总则已经打破了国家的垄断地位,体现了国家和其他民事主体地位平等。这一点非常重要。
王泽鉴:这么一个大国要有一部民法典作为基础,承担体系整合、理念宣示的基本功能。它一方面要巩固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要发展进步。这两方面要兼顾,保持平衡。
朱庆育:世界范围内,十八、十九世纪时,欧洲首先掀起民法典浪潮。现在,我们也要进入民法典家族了,各国制定法典时的历史背景有没有可比较之处?
江平:西方产生民法典时,从政治上来说是稳定时期。比如德国,是在普法战争后30年;日本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我们现在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政治稳定时期。政治稳定意味着没有风波、没有动乱,会有很多沉淀、很多经验可以吸取。这对产生民法典非常重要。
王泽鉴:每部法典的制定都有时代需求、时代准备。像德国,本来拿破仑战败后就要制定民法典,但那时政治还不成熟,普法战争后的政治局势还不稳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