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名记】“十几个小时,要保持清醒以免丧失时间观念”“蛟龙”入海记
这是潜航员唐嘉陵眼里的入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之旅就此拉开序幕。
责任编辑:姚忆江
当机身接触水面,一瞬间激起大大小小的气泡,滚动在舷窗之外;随着海水淹没,光线消失,偶有昼夜交替的错觉;渐渐朝深海进发,一切归于宁静,只剩下几种澄澈的蓝色在窗前交替。
这是潜航员唐嘉陵眼里的入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之旅就此拉开序幕。
2017年4月9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开始执行2017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任务,有5个潜次执行海洋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进行地质学、生物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工作。
此前,“蛟龙”号在西北印度洋卧蚕1号热液区开展第9次下潜,由实习潜航员赵晟娅完成主驾驶任务。这意味着我国第二批六名载人潜水器实习潜航员首轮独立主驾驶作业全部完成。
“蛟龙”号从突破深度到进入业务化应用,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人才。面对深海的特殊环境,潜航员如何跟随“蛟龙”号下潜?又如何在水底生活?
直径2.1米的生存空间
在注水下潜的过程中,“蛟龙”号会在水面有十几分钟的随波逐流和晃动,这足以让许多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晕船”了。
对于潜航学员们,这也不是一件容易克服的事情。在早期的选拨中,准潜航员们都会经过海上眩晕测试。据潜航员付文韬回忆,一艘快艇带着学员们在海上飘荡,45分钟后,很多人都被颠簸得出现了眩晕和呕吐的症状。
潜水器的晃动会使得舱内温度升高。唐嘉陵在《“蛟龙”号第47次下潜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