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神经绷紧,就像电线”

2017年4月1日傍晚7点30分,85岁的俄罗斯诗人叶夫图申科因心力衰竭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逝世。根据他的遗孀玛丽娅的陈述,叶夫图申科是在睡梦中离开这个世界的,非常安详。

责任编辑:朱又可

 

2010年1月16日,叶甫图申科在莫斯科电影中心举办关于他的纪录片《诗人的命运》的放映会,并为上千观众现场朗诵。诗人、导演达吉雅娜·丹尼丽扬茨说:“大厅里弥漫着苏维埃气息。”(汪剑钊/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4月13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我的神经绷紧,就像电线” 追忆俄罗斯诗人叶夫图申科》)

2017年4月1日傍晚7点30分,85岁的俄罗斯诗人叶夫图申科因心力衰竭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逝世。根据他的遗孀玛丽娅的陈述,叶夫图申科是在睡梦中离开这个世界的,非常安详。

当天,俄罗斯的一些政要迅速做出了反应。普京称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标准独特的个性”和“祖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杰出代表”;梅德韦杰夫认为他“能找到通向人们灵魂的钥匙,找到极其准确的词语引发共鸣”;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在唁电中称他的辞世标志着“整个时代的结束”。

根据他的遗愿,诗人于4月11日被安葬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列捷尔金诺,比邻他所崇敬的诗歌导师帕斯捷尔纳克。

各方接受的成名之路

在俄罗斯诗歌史上,除了马雅可夫斯基,或许再没有什么诗人比叶夫图申科更具争议性、更具反差的了。他时而被称作“公民诗人”“苏维埃诗歌的代表”“国际诗人”,时而又被斥责为“床笫诗人”“假革命”“反苏分子”,等等。针对诗人的这种复杂性和矛盾性,著名批评家西多罗夫解释:“叶夫图申科现象不仅是单一的文学事实。这是我们时代的现象,是时代的社会进程和矛盾的体现。”

1932年7月18日,叶甫盖尼·亚历山德罗维奇·叶夫图申科出生在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父亲亚历山大·罗道尔夫维奇·冈克努斯是一个地质学家,是生活在波罗的海的德国后裔,博学多才,热爱诗歌,而且擅长背诵。根据诗人的回忆,他父亲培养他的诗歌兴趣时,并不是“条分缕析”地讲解,“而是通过优美的朗诵来讲解,强调诗句的韵律和形象的力量,并且不仅引用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而且也引用当代诗人的诗”。他父亲也从事创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正是这种氛围培养了小叶甫盖尼的文学兴趣,令他“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人与事全然没有注意”,以至于对父母已经离异的事实也毫不知情。1944年,他随母亲迁居到了莫斯科。母亲济娜依达·叶尔莫拉耶夫娜也是一名地质学家,能歌善舞。为方便起见,她给孩子更改为娘家的姓“叶夫图申科”,同时还改动了出生年月。这就是为什么诗人的出生时间在有的文章中被标作1933年,而在另外的介绍中则又被认定为1932年的缘由。中学阶段,叶夫图申科的学习并不出色,但他已展露了一定的文学才能。1949年,他在《苏联体育报》上发表了处女作,195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未来侦察员》,并成为苏联作协当时最年轻的会员。1953年,他进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