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该教“识字词”还是“赏意义”?

小学是奠定一生学习兴趣的阶段,好的小学教材,尤其重要。什么是好的语文教材?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林欢

语文教材怎么修?(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30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小学语文教材:记忆字词,还是建构意义?》)

编者按:近日,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所讲故事的真实性再次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小学是奠定一生学习兴趣的阶段,好的小学教材,尤其重要。什么是好的语文教材?民国时期一些教育者、作家、漫画家等一起编著的老教材,因其童心童趣,编排较为符合孩子心理,这些年很受追捧。随着民办教育空间的增加,近年也有不少体制内外的教育者编写了一些自用教材,有的老师直接用上了各种文学经典、传统经典作教材;近十年在中国发展迅速的一些实验教育,甚至没有现成教材,需要由老师领着孩子们,做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生本教材”。但公办学校才是影响最大的教育,家长们翻开今天在公立学校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不知有什么发现和感受?体制内外的老师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语文教材与教学,有什么心得体会?欢迎来信分享。Dacankao31@126.com。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长期以来,“工具论”语文观影响着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其重要的表现就是重视词语的积累和段落的背诵,轻视建构意义的阅读。这一表现又体现在教材编写的各个层面。本文即依据我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一书中所提出的“建构论”语文观,针对“工具论”语文观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文学教材编写所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探寻改善教材编写状况的方法和路径。

选文质量:短小轻薄的“教材体”

在我看来,现行的几种主要小学语文教材,编入了太多的“教材体”文章。教材体的课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于某种语文教学上的考虑,主要是识字的考虑,找人专门为教科书编写的课文;一种是对《丑小鸭》、《小猫钓鱼》、《小蝌蚪找妈妈》等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大幅度缩改写的文章和似是而非的仿写“儿童文学”。教材体的课文,缺少写作的灵气,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都非常匮乏,有些课文甚至存在着逻辑不通的严重问题。这样的课文,学生学得越多,背诵得越多,本来具有的语文能力非但得不到发展,反而有可能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教材体的文章?恐怕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学习字词的考虑。这也非中国独有。教材编写者认为小学生到了几年级,就应该认识哪些字词,而自然的文章,比如经典的、优秀的儿童文学无法提供那些字词,于是就需要找人来编写容纳了那些字词的文章来作课文。这些非自然的教材体文章大都出自一些写手,而不是优秀的作家之手。优秀的作家也未必愿意来写这种命题式的文章,即被要求用到多少生字的这种教材体文章。英国的艾肯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她就曾经说过,出版社编语文教材的时候,请她去写故事,要求把什么什么生字、生词写进去。她说她坚决拒绝,认为这种必须塞进某些字词的写作违反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根本无法写出好文章。

这种为了识字而用某些词语来编写课文的做法,是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


大号皮皮虾
回复

大号皮皮虾

2017-04-05

应试教育产业化很难摆脱工具思维,可以在素质教育部分提升意义赏析思维

回复

2017-04-03

哈哈,这也是我一直疑惑的。还有,记得一篇文章:秋天到了,一行大雁往南飞……我一直很奇怪,没见过呀,大了才明白,我生活在南方

2017-03-31

不知道《小燕子》一课还有没有了。现在看来,这篇课文很不符合现代理念。”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到处是工厂,机器轰鸣,这是燕子喜欢居住的地方吗?

回复

2017-04-03

超前教育,固定式思维使孩子失去想象力,语言类的东西怎么可能有所谓参考答案

回复

2017-04-02

无论哪个观点,都建立在所谓理记,所谓想当然之上。我国目前缺少来自教育本身的长期的调研数据,所有的课程标准皆是如此。让标准更接近实际,让标准能得到最真实反馈才能真正良性发展。

回复

2017-04-01

回复

2017-04-01

同意文章大部分观点。但是正如久前一篇幼儿教育文章所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孩子通过先做行为才能逐渐明意义,先做再懂为什么这么做和先学再懂文字乃至文章意义比较可行。我认为,小学教育不用一概而论,在低年级还是工具性为主,毕竟心智发展有一定规律,随年龄爬升逐渐启蒙,建构性鉴赏学习就是要义了。

回复

2017-04-01

机械对比中日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日语本来就比中文简单很多啊,假名一共那么几个,虽然也有汉字,但是日本人对汉字的理解完全和汉字原产国中国不是一个层次啊

去水之法
回复

去水之法

2017-03-31

很赞同作者的观点!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机械性的记忆和背诵,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不是追寻意义、美化心灵。它在教会小孩认识很多字的同时,也扼杀了小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空山沐雨
回复

空山沐雨

2017-03-31

希望有更多的教育的自我反省,让各科教育寻根溯源,回归本质。

回复

2017-03-31

不知道《小燕子》一课还有没有了。现在看来,这篇课文很不符合现代理念。”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到处是工厂,机器轰鸣,这是燕子喜欢居住的地方吗?

回复

2017-03-31

语文教材,必须符合各项教育目标,无论认字还是释义,都需要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