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微信语音特别占时间,还是用文字表达吧!

习惯于口头表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说话更轻松、更方便,根源是书面表达能力太差。

责任编辑:蔡军剑

(新华社/图)

常有人说:“打过你电话,你关机了。”我答:“对不起,在开会。”

开会的时候来电话,得压低声音或者走出会议室接听,所以干脆会议一开始就关机。

好一点的是接到微信,但大多是语音的,开会时也不能听,只得等到散会了再听。听语音,微信又特别占时间——对方说多久,你就得听多久。

体会到通话和语音微信的种种不便,一般情况下公事我都发文字短信、微信或邮件。

文字比声音友好多了。看文字至少不会像听声音那样打扰到别人,文字的侵入性没有声音那样强。即使对方的声音如新莺出谷,似凤管鸾笙,在不恰当的时候发来,也是无法听的。更何况有时听语音不仅造成噪音污染,还会泄露个人隐私!哈哈,隔墙有耳。

看文字也比听声音快多了。看文字可以选读、扫读、跳读,可以一目十行,可以只看几个标题,可以直取几个数字,或者直奔那几个打引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7)


回复

2017-04-02

各有好处,文字在于阅读方便快捷,可接到语音时愉快的心情也不能忽视,十分期待对方说了什么,也可以根据背景音猜猜对方在干什么,说话的心情如何。都很有趣。

派大星
回复

派大星

2017-03-31

有的人不会打字

回复

2017-03-30

偏正式,人与人平常聊天语音既表达感情又方便省了打字时间

回复

2017-03-30

这个县长文笔不错,是自己亲自写的吗?

152****9918
回复

152****9918

2017-03-30

我也觉得有理,所以我也多发文字信息,偶尔回复语音

回复

2017-03-29

这个侧重点不同,可惜呀,现在人信息太多,患得那速度速忘症。

回复

2017-03-29

可是文字是没有感情的,所以往往文字会造成对情绪和感情上的误解。所以对于文字或语音的利弊一概而论。

138****9297
回复

138****9297

2017-03-29

语言和文字各有利弊,有时语言所传达的情绪不是文字能体现出来的。仅仅就工作中,个人也觉得文字更便捷些

回复

2017-03-29

作者大概没考虑过写的人的痛苦与不便吧!

回复

2017-03-29

在理,从今天起微信只回文字。

回复

2017-03-29

习惯的生命力,总是强大的 ,有时,不只是出于效率,实用考虑。常见的什么什么大会,人手一稿,边听台上照本宣科自己还要拿笔装作划来划去,就觉得好假哎。

回复

2017-03-29

说出了我一直以来的心声

回复

2017-03-29

说的很对不全对,不排除有些人喜欢发语音,有些人很喜欢听语音,像我,有些人语音比打字方便。语音富有感情,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一段文字发给你不告诉你,你知道是你哪位朋友打的字吗?

回复

2017-03-28

当两个人闹矛盾的时候,当面解决或许更有效果。有些眼神所传达的的意思,情绪所渲染的语境,动作所表现的关切,似乎才是解题的关键。文字很好,当文字不能建构有效的沟通时,面对面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
回复

・・

2017-03-28

发语音更方便,虽然文字是有温度的,但是很难读出语气,比如,哦。四声,是冷漠,二声是疑问,三声是恍然大悟。理解成什么样完全是凭收信人当时的心情。语音更能拉近认得距离 ,少些误会

回复

2017-03-28

人要是都打字不交流 会是怎样

回复

2017-03-28

确实是,好多时候都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