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人”,还是要“为己”?

为确认自己的存在,人会用“为人”代替“为己”,因为人比己的时空范围要更远、更大。

责任编辑:蔡军剑 戴志勇 实习生 杨卓睿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与其感叹“时间去哪了”,不如珍惜每一刻的耳闻目见,提高体验的“浓度”。有了饱满的“为己”,也才能真正做到“为人”。

中国有一句被解读为“极端利己主义”的成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这句话源出于佛经,又与文化经典《论语》不谋而合。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是提倡“为己”的。这种“为己”相当于今人所谓追求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在自我意识被压抑的文化环境中才被曲解为“自私自利”。孔子反对的“为人”,也不是与人为善,而是在攀比、盲从和迷信中丧失了自己,亦如庄子所说的“丧己于物,失性于俗”。问题是:人既然都想求自己的幸福,为什么偏偏做不到“为己”?

何谓“为己”?任何生命个体都有自我维护的本能,但动植物不会把自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158****1579
回复

158****1579

2017-03-30

最喜欢这句:能对抗死亡和绝望感的,正是人生中各种饱满的体验

回复

2017-03-30

人为己只要不违背道德法律底线没有错,如果厚颜无耻的为己不择手段,突破法理就错了。

嘉许
回复

嘉许

2017-03-29

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点亮了我无知的内心。

回复

2017-03-29

一遍便觉此文无趣

以梦为马
回复

以梦为马

2017-03-29

把“人不为己”和“古之学者为己”的“为己”混为一谈我也是醉了,好好读读《论语》,别闹笑话。

不如守中
回复

不如守中

2017-03-29

先做好自己吧。

MISAKI_X
回复

MISAKI_X

2017-03-29

对啊,我们常常会听到或者自己经常去说:我是为了你怎么样怎么样 与其这样刷存在 不如先将自己的人生理清楚

小马在过河
回复

小马在过河

2017-03-29

有道理

回复

2017-03-29

为人还是为己,要向国家干部看齐。

回复

2017-03-29

这是自下载南周以来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于我心有戚戚焉。木村说,艺术拯救不了世界,但能拯救自己。能拯救自己,已是善莫大焉!

蓝玉堂
回复

蓝玉堂

2017-03-29

要把为己作为一个自觉行为,特别是走出校园后,管束少了,不修为很快会泥沙俱下,在染缸中变色。

回复

2017-03-25

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活在对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结果的期待中,忽略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忽略了对过程享受,忽略了对细节的关注,也会慢慢忽略了方法手段的合法性,人就会逐渐变得虚伪、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心为形役!又怎能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