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人守望文化,“精读”是我守望读书

读书是副老中药——治不了急病,也吃不出人命。

责任编辑:蔡军剑

2016年8月18日,在上海一书店内,读者坐在路灯下的长椅上读书(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刘颖/图)

读书是副老中药——治不了急病,也吃不出人命。自从那句“不读书的中国人”出世以来,多数人已经学会了用读书做幌子来糊弄格调,人人自称书香门第,以至于读书二字被兑入了太多水分。许多教育家过度夸张了读书的意义,将劝告青少年读书当做他们悬壶济世的不二法门;也有许多人过度放大了读书的范围,在公交车上拿手机翻几篇玄幻言情也自称热爱读书。人潮汹涌,少有人愿意于碌碌中守望读书二字的真面目。试问:何为读书?读书为何?

读书不等于看书,多读书不等于看很多书。读书破万卷,不如说万读破一卷。有守才有望,只有守住一本书的深意,才有资格去遥望世间灿烂的书海。

“行万里路”可不是傻傻地走上一万里,而是哪怕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3)


回复

2017-03-22

真的是自愧不如

回复

2017-03-17

不错,一位高中生对读书能有此番热情与体悟,这不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也是他未来家庭的幸运。

回复

2017-03-17

很多文章都说读书怎样怎样,然后自己觉得有那么神奇?也捧了一本名著读读,没啥感觉。盲目地读。。。

回复

2017-03-14

写得好老到呀,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一定是源于从小的积累。作者假以时日,必会成为未来华语文坛之星

回复

2017-03-14

作者了不起啊,思想觉悟很高啊,也很警醒世人。确实纠于近几年关于读书话题,中国普遍读书人群较之国外很少。也是为了纠正这一不好印象,大家读书有些盲目了,人手一书,但是效果怎样不得而知,作者剖析的很有道理。我们确实应该重视这一点,正视读书的真正意味。

回复

2017-03-14

嗯,对于读书的意义,写的透彻,听说作者是90后,深感自己的汗颜

回复

2017-03-13

后生可畏

180****5977
回复

180****5977

2017-03-13

于我而言 读书只是一种消遣 我也不曾妄想一定要从书中获得些许 总觉得那样太功利 读着开心就好

lwtz
回复

lwtz

2017-03-13

作者为成都七中高三学生,怎么觉得这个高中生穿越到博导的层次上去了

回复

2017-03-13

读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读则殆。

回复

2017-03-13

看来中国的教育还是有希望的

回复

2017-03-13

好……好棒!同为高三生是真的自愧不如!

回复

2017-03-13

厉害

回复

2017-03-13

配图错了吧

回复

2017-03-13

作此文者竞是9O之后,令人慨叹!读书在悟,更贵之融汇可贯通,为我之创作信手拈来贴切可用。万读破一卷乃此之难得精神。后生可畏。

回复

2017-03-13

读书是为了反思自己的生活

回复

2017-03-13

同为高三 真是自愧不如

回复

2017-03-12

高三学生写出如此深刻文章乃中国后辈之雄才

回复

2017-03-12

不读书何以容天下

左佳欣
回复

左佳欣

2017-03-12

看完之后,很感慨,原来是个高三的学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