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猎豹
我们在中国见到的距今最早的猎豹图像,来自四川三星堆。
责任编辑:朱又可
(本文首发于2017年2月9日《南方周末》)
在汉语里,有两种指向不同的文豹。
2012年夏天,我在曲阜孔林的绿荫围护下,跨过洙水桥,见到一道门,人们称之为“墓门”,有三门洞,石阶、碧瓦、朱门,不远处为享殿,那是祭孔时摆香坛的所在。门后是一条肃穆的甬道,古柏参天,铁枝虬起,足可让时光老去。石仪有华表、文豹、甪端、翁仲四对,为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刻立。这模样像金钱豹的动物,据说叫“文豹”,文豹性温顺善良,是最佳守墓者。文豹据说能腋下喷火,还能识别好人与坏人,温顺善良,它与甪端均为传说中的神兽。华表系墓前的石柱,又称望柱;甪端也是一种想象的怪兽,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翁仲乃是石人像,传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均称翁仲,用以守墓。文豹雕凿造型流畅,调皮而可爱,豹子似乎处在嬉戏中,在我多年的游历与访古踏探当中,尚未见过能与之相颉颃的。据说抚摸文豹可以消灾避难,但抚摸也是有礼仪的,尤其是在孔林,必须从文豹的牙齿开始着手,然后颈部、胸部,由上而下。文豹已经被无数双手摸得油亮,发出石头的红光。
“文豹”一词至迟自在战国时即已出现,到唐中亚“九姓胡”开始向朝廷进贡猎豹之后,方开始转化为猎豹之专称。(《新唐书》卷2214下《西域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248页)猎豹也被称作“驯豹”,点明了它速度之外的另外一个特征:容易豢养。
《山海经·海内西经》指出:“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意思是说,开明神兽的南面有种树鸟,长着六个脑袋;那里还有蛟龙、蝮蛇、长尾猿、豹子、鸟秩树,在水池四周环绕着树木而显得华美;那里还有诵鸟、鶽鸟、视肉怪兽等等。
蒙文通先生曾指出:&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