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24小时

尖利的警铃声刺穿夜空,霸道地持续了好一会儿。

责任编辑:李宏宇 朱晓佳

机场既庞大又精密,在大多数人眼中,还有些神秘。每个机场周围,都会有那么一批热衷于拍飞机的“发烧友”。(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尖利的警铃声刺穿夜空,霸道地持续了好一会儿。千米之外正待起飞的那架波音737,似乎都为之抖了一抖。

迷彩服们在消防滑杆上打个圈儿,轻盈落地,钻进摊在架子上的消防服,扣上头盔,跳进十几辆硕大的消防车。警灯此起彼伏闪烁,映红一大片黑夜,警笛争先恐后地协作出一曲疯狂的大合奏。

2017年1月13日凌晨0点,广州白云机场春运的第一天,由这场消防演习开始。

消防员从睡梦中惊醒,到把车开进机场大门,最多60秒,最少40秒。3分钟,消防员必须能够到达机场跑道的任意位置——机场消防营救的最佳时间,是5分钟之内。

接下来的40天,可能是他们一年中最严阵以待的40天。这个春运,白云机场计划起降航班4.92万架次,迎来送往680.2万人。整个中国民航在这40天里起降航班52万架次,运送5830万人次,比2016年春运增加了10%。更多的运载量,意味着更密集的飞机出入港。在白云机场,每一架飞机出港或入港的时间,只有30秒-45秒。

机场是个令人迷惑的地方。庞大而复杂,但随时进行着看不见的精密运算;钢结构冷冷冰冰,肚子里却都是离别与重聚的忧伤、欢喜。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曾在伦敦希思罗机场驻场七天,写了本小册子《机场里的小旅行》。他在那本书中说:“与其花费那么多心思娱乐旅客,机场实在应该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旅程是多少才智与劳动所促成的结果。”

00:00 火警:最好不要派上用场

没人愿意在机场看到消防队。

为飞机灭火有一套详细的规范,消防司机应当把车停在什么位置,飞机的前中后舱和机翼、发动机各自如何救援,皆有讲究。不过,这番讲究真正用上的机会极少。

每天一次日常演习,每周两次小型出车演习,每月一次大型演习。消防队的日常就是训练、演习与理论学习。偶尔需要出动,多数情况是遇上起落架故障、飞机启动失败,不算大事。大的行动,主要集中在机场周边乃至广州市区的建筑失火。

机场消防第四大队副队长邹文2003年到白云机场工作。此后十三年里,他和同事们惟一真正为机场灭火,是2013年的航站楼商铺起火。商铺在焊接广告时不慎飘落火星,酿成了一次小事故,没有人员伤亡。

邹文的前辈们曾在老白云机场为1990年的“10·2空难”灭火,立了一等功。空难因劫机而起,造成128位乘客遇难。当年空难遗留的一台发动机、一只轮胎和左起落架残骸,今天还保存在白云机场东面的一个飞机博物馆中。

03:00 货运:飞来的地铁列车

假如不出意外,白云机场所有的国内航班都将在凌晨0点前起飞,夜班的国际航班,也将在其后两小时内陆续起飞。喧闹的航站楼,此时终于清静,然而机场跑道与指挥中心并不能因此得闲。凌晨三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