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生门》:让男人十月怀胎,他们会算计的

从两千多年前的恺撒时代到现在,生育都同时与个人和社会密切相关。

责任编辑:李宏宇

陈为军选择拍摄生育话题,因为它没那么多文化障碍,而生育观念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变迁。(陈为军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12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让男人十月怀胎,他们会算计的 纪录片《生门》中的生育故事》)

从两千多年前的恺撒时代到现在,生育都同时与个人和社会密切相关。

1969年,陈为军出生时,妈妈没找接生婆帮忙,几乎独自分娩。因为害怕流血把炕“搞污染”,家人提前在地上铺好一大片麦秆灰,陈为军就生在灰上面。爸爸找来剪刀,按乡村的做法,用煤油灯烧一下,沾些灯灰,给新生儿剪了脐带。

农历九月,北方很冷,妈妈去找大人的衣服,想把孩子裹起来保暖。衣服找来,孩子却不见了。原来,趁妈妈离开,初到人间的陈为军沾着一身灰,蹭去旁边舂米碓的坑里取暖了。

陈为军上高中时,姐姐生孩子,已有接生员助产。那是村里一位接生经验丰富的老太太。再往后,陈为军念了四川大学,毕业后到武汉电视台工作。他拍了几部出名的纪录片,比如聚焦艾滋病家庭的《好死不如赖活着》,讲小学生选班长的《请为我投票》。

2014年,陈为军开始拍生育。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度过的两年中,他拍了40个故事。由此而生的纪录片《生门》, 2016年12月16日在影院公映。片中四位产妇都面临早产,但各自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能力,使她们有了不同的命运。

《生门》曾在北京大学点映。北大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讲起人类最早的剖宫产——“恺撒式剖宫产”。当时产妇感染率很高,消毒技术有限,所以恺撒下令,在产妇严重感染,很可能死去时,医生可以切开产妇腹部,尽量救孩子。

“切口多宽都可以,切开以后把孩子抱出来,任母亲死去。”王一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恺撒想发动战争,而当时人口较少,他希望尽量增加儿童人口。从两千多年前的恺撒时代到现在,生育都同时与个人和社会密切相关。

在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对生育观念有深远影响。陈为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选择生育话题,就是因为它没那么多文化障碍,而生育观念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变迁。

你再努力一下

在手术室中,陈为军观察过剖腹产。为了让孕妇恢复更快,医生划的刀口比婴儿头颅直径略小,借皮肤弹性把胎儿拉出来。“首先看到羊水往外喷,有的像开啤酒瓶子一样响一声,小头就出来了。”他回忆起婴儿出世的情景,饶有兴味。

凶险的场景也很多。有位产妇大出血,抽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