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展览, 至少需要3000分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M)第三届双年展揭幕,大厅里搭起高低绵延的彩色脚手架,架上散布着或大或小的二维码。看美术展也离不开手机了,好像是个令人唏嘘但无可抗拒的现实。
责任编辑:朱晓佳 李宏宇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M)第三届双年展揭幕,大厅里搭起高低绵延的彩色脚手架,架上散布着或大或小的二维码。看美术展也离不开手机了,好像是个令人唏嘘但无可抗拒的现实。
每个二维码代表一个艺术家和他提交给双年展的作品方案。按照提示安装应用,可以看到作品方案的文字介绍和一段视频——艺术家面对一群专家模样的人,阐述想法,告诉他们作品怎样实现,大概花多少钱;然后是双方问答和讨论。
CAFAM双年展办到第三届,在展览策划方式上迈了两大步。第一届双年展最传统:由策展人或策展团队,度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选择艺术家及作品。双年展的鼻祖,有着120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就是这个搞法。第二届,央美在世界范围内联系有策展专业的艺术高校,由学校推荐六名活跃在策展领域的毕业生,每人策划一个单元展,构成一个大展。
第三届CAFAM双年展没有策展人。
“相对固定的双年展操作方式,很难避免单一化。我们看很多双年展,这个也是这些艺术家,那个也是这些艺术家。”高高是第三届CAFAM双年展的协调员之一。
2016年5月,第三届CAFAM双年展对外公布了参展方案征集消息。双年展主题“空间协商&r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