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如何捐?怎么花?
官方和民间机构要共同面对的,是善款的监督问题。这也是许多热心捐赠者的疑问——怀着激动的心情把钱投进捐款箱时,他们多半会想一个问题:“钱会不会真正用到灾区和灾民那里?”
责任编辑:李梁 实习生李鹏
5月14日,都江堰市一个妇女走过地震后的街道 本报记者翁洹/摄
“(善款的使用)没有专门的监督部门。”章立凡说,“事实上,慈善一手托两家——捐款人和受助人,本身就应承担物资划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四川震灾牵动中国人的心,全国上下都发起了捐赠行动。哪个捐款渠道最可靠、高效,这几天成为捐款者们热点话题之一。几天来,很多论坛出现“捐款方式总汇”帖,不少人发帖推荐自己放心的渠道。
就目前来说,捐赠的主要渠道还是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官方背景的民间机构。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5月14日下午3时,中华慈善总会收到物资与善款共计1.6亿元。其中有5000万元来自一家匿名企业。
截至发稿时,中华慈善总会已拨出400顶帐篷和应急善款100万元。到达成都之后将由四川省慈善总会接管并负责分配。
但灾民并不会很快收到全部捐款——很大一部分捐款将作为重建资金使用。中华慈善总会宣传处工作人员介绍,善款将被分为应急善款与灾后重建款两部分。应急款会在紧急救援过程中随时拨发,而重建款则需要受灾地区主动申请,经总会批准后用于重建工作。
“此次先拨发100万元应急款,是因为考虑到政府的投入很大。陆续还会有应急善款拨出,但具体数量未定,现在还是收集捐款的阶段。”该人士说。
至于这些善款和物资的分配和使用,本报记者在5月14日下午多次拨打四川省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都因电话繁忙未能接通。
与以往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基本垄断各方捐款的情况不同,这次地震灾害空前严重,大量的民间组织也参与其中。他们多计划将物资运送到灾区,自己寻找具体对象,进行口对口的救助。
13日,各大网站也纷纷开辟网络捐款通道。一家中国民间组织发表了一项《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其中公布的接受捐款单位多达五十七家。北京民间公益组织也发动联合行动,包括“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等组织参与其中。
这也远不是捐款热潮的全部。北京一位捐赠者,两天来收到大量请求捐款的消息,已经到了让他觉得“乱”的地步。仅是提倡捐款的短信,他一天收到三条。“绿家园志愿者”谨慎地选择了在成都的合作伙伴——穿山甲汽车俱乐部,他们有30辆可供调用的空车。两个机构间也有着良好的信任关系,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希望能在合作中发挥各家之长。“这是非政府组织的一次成长机会。非政府组织需要积攒信用值。”她认为。
“官方与民间机构各有所长。”章立凡说,官方背景的机构在协调交通部门运送物资上占有优势,对账目管理也更有经验。而民间机构的效率更高,行动灵活,易发挥各家所长。
他认为,“现在的混乱是因为过去开的口子太小,待到发生重大事件,各家经验不足。但非政府组织参与集资救援将是发展的大方向。社会责任要分担,不要包办。”
而在整个物资和捐款的流动过程中,各类慈善机构和民间组织要共同面对的,是善款的监督问题。这也是许多热心捐赠者的疑问——怀着激动的心情把钱投进捐款箱时,他们多半会想:“钱会不会真正用到灾区和灾民那里?”“没有专门的监督部门。”章立凡说,“事实上,慈善一手托两家——捐款人和受助人,本身就应承担物资划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接受监督的方式主要为公布账目,透明进出,由社会监督。“这些捐款的使用均应符合捐赠人的意愿。如果捐赠人提出要定向捐给学校或是医院等,都应被尊重。”中华慈善总会理事章立凡说。
此外,捐赠物资还将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而审计部门的介入一般在应急救援结束后,即灾后重建工作开始之时。捐赠款的管理、分配过程都将划入审计范围。审计部门的审计方式包括检查账目和在灾区抽查走访。“下拨给当地民政局或救灾指挥部的钱都要求专款专用。我们通过走村串户的方式,抽查一条线。”一位曾参加过救灾款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说,“从以往的审计结果看,救灾物资拨付不及时的情况较多,另有救灾款被挤占和挪用,这些救灾款常在几年后不了了之。”
而民间机构的捐赠活动中获得的善款、物资如何使用,则只能靠其自觉。“那些进入民间机构的捐款尚在审计范围之外。这些机构还主要依靠公布账目的方式,让社会监督。”章立凡说。
汪永晨在和成都当地机构合作时,“对方将向我们提供正式发票,并出具接受捐赠者的签名,最后每笔款项的去处也将在机构网站公布。”她说。
在整个物资和捐款的流动过程中,官方和民间机构要共同面对的,是善款的监督问题。这也是许多热心捐赠者的疑问——怀着激动的心情把钱投进捐款箱时,他们多半会想一个问题:“钱会不会真正用到灾区和灾民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