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情怀的世界里,一个朴树就够了吗?
至少在我们的所见所闻里,朴树始终在践行着他所吟唱的、所热爱的情怀。
2015年11月7日,朴树在演唱会上倾情演唱。
在一个普遍怀疑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朴树,他以近乎苦行僧的姿态告知我们,当有人只注重眼前的苟且时,的确有人始终追求着诗和远方。但在一个缺乏情怀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又不仅仅是一个朴树。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朴树与情怀。
在讲朴树之前,我们先从情怀的境遇说起。
什么是情怀,简单来说,就是高晓松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对人生对生活保持一种单纯超脱从容的心境、情趣和胸怀。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现在谁还敢说“情怀”两个字,多半会得到一阵哂笑。
这不能怪人们刻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伪情怀的确大行其道,败坏了太多人的胃口。比如夏康卖书,结果被爆出书籍是从网上批量低价买入的;比如打着“真文艺”旗号,策划的几场活动却铜臭味十足;比如有民谣歌手一边唱着小清新的爱情调调,转而吸毒去了。
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崇高被解构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佳话的时代,这是一个阴谋论盛行的时代。时代的变迁,价值观的更迭,道德的滑坡,人心的不古,人际的猜疑,使得我们对于真善美普遍不信任。我们恨不得把所有佳话拉下道德神坛,接受最苛求的质疑和
生活如何看自己的追求,你不能要求一个艺术家追求金钱。最后一段的剖析情怀与极端虽新颖也是勉强。中庸立于环境之上,盲目求中是否又是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