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情怀的世界里,一个朴树就够了吗?

至少在我们的所见所闻里,朴树始终在践行着他所吟唱的、所热爱的情怀。

2015年11月7日,朴树在演唱会上倾情演唱。(新华社 刘松/图)

在一个普遍怀疑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朴树,他以近乎苦行僧的姿态告知我们,当有人只注重眼前的苟且时,的确有人始终追求着诗和远方。但在一个缺乏情怀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又不仅仅是一个朴树。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朴树与情怀。

在讲朴树之前,我们先从情怀的境遇说起。

什么是情怀,简单来说,就是高晓松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对人生对生活保持一种单纯超脱从容的心境、情趣和胸怀。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现在谁还敢说“情怀”两个字,多半会得到一阵哂笑。

这不能怪人们刻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伪情怀的确大行其道,败坏了太多人的胃口。比如夏康卖书,结果被爆出书籍是从网上批量低价买入的;比如打着“真文艺”旗号,策划的几场活动却铜臭味十足;比如有民谣歌手一边唱着小清新的爱情调调,转而吸毒去了。

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崇高被解构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佳话的时代,这是一个阴谋论盛行的时代。时代的变迁,价值观的更迭,道德的滑坡,人心的不古,人际的猜疑,使得我们对于真善美普遍不信任。我们恨不得把所有佳话拉下道德神坛,接受最苛求的质疑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7-01-02

生活如何看自己的追求,你不能要求一个艺术家追求金钱。最后一段的剖析情怀与极端虽新颖也是勉强。中庸立于环境之上,盲目求中是否又是另一个极端?

回复

2016-12-23

我不敢直接肯定这个时代以前的人是多么有信仰,这个时代想要找有信仰有情怀的人大批大批。但我知道我自己没有信仰,我也曾经常反省,深刻的剖析自我,但转念到了生活里,一切又必然归于生活。时代变了,人显得那么不由自主,也许我们发自内心的都在“人之常情”做掩饰,以此说明,随波逐流是迫不得已。也许信仰就是一种形式,这种逆流而上背道而驰的形式表现的是自我的坚定和执着。它的高贵,大概是由于大多数人的妥协吧。

回复

2016-12-23

我不敢直接肯定这个时代以前的人是多么有信仰,这个时代想要找有信仰有情怀的人大批大批。但我知道我自己没有信仰,我也曾经常反省,深刻的剖析自我,但转念到了生活里,一切又必然归于生活。时代变了,人显得那么不由自主,也许我们发自内心的都在“人之常情”做掩饰,以此说明,随波逐流是迫不得已。也许信仰就是一种形式,这种逆流而上背道而驰的形式表现的是自我的坚定和执着。它的高贵,大概是由于大多数人的妥协吧。

回复

2016-12-16

不要一涨就激动,一激动就幻想,一幻想就追高,一追高就被套,一被套就骂庄,一骂庄就深套,一深套就绝望,一绝望就割肉,一割肉就反弹,一反弹就踏空,一踏空就骂庄,一骂庄就开涨,一开涨就观望,一观望就飞涨,一飞涨就去追,一追上就被套. 陷入这样的无限循环当中,这样谁也救不了你。 盘 面涨 跌反复.后面的行 情该怎么操 作呢?

回复

2016-12-15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无奈和弱点的解释,有些成了一些乌托邦

回复

2016-12-14

这的确是一个普遍怀疑的年代,信仰缺失的年代。我是90后,不知有信仰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想想都觉得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信仰与钱无关,却大于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