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罗尔事件”

还有人继续痛骂罗尔,但也有人继续给罗尔打赏。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刘怡仙

罗尔被指欺骗网友善意。(视觉中国/图)

四天前,在海南三亚“跨界创新型领导力行动学习计划”课堂上,邓飞简要介绍了“罗尔事件”,意外推动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数名教授及20余名同学改变课程,加入“罗尔事件”复盘行动。

一个新的尝试:“罗尔卖文,公司捐款,互助多赢”。

从一个孩子,想到更多孩子,也想到了自己。

还有人继续痛骂罗尔,但也有人继续给罗尔打赏。

我不认识罗尔。那晚我的朋友圈被他的文章刷屏时,我也没有迅速打开它,一看就是求助,诚实说我邮箱每天都会收到一二十条各类求助,真假难辨。第二,我不太喜欢那个标题《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腔调:不是那么诚恳。

但这个求助在短短两小时筹集两百多万元时,让我惊讶了,可谓前所未有。然后,更吊诡的是全局反转,这笔巨款竟然又被生生退回去了。

当事人罗尔,一个白血病孩子的父亲在各个社交媒体上遭遇口诛笔伐,如同当年郭美美,堪称中国公益新的标志性事件。

那几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很好奇,决定邀请老师,召集旧友,我们一起调查,尝试复盘。

缘起:匠写文章

“万一孩子不是白血病,收人打赏不合适。所以暂停公号打赏功能。”

2016年9月7日,5岁多的罗一笑查出血小板偏低。10日,她被送医。

她的父亲叫罗尔,今年48岁,是一名作家,曾在深圳《女报》《新故事》任职。在新媒体时代,他的另一战场是在“罗尔”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自己的小说或随想。

“女儿的疾病摧毁了我的经济基础。”罗尔写道,在女儿送医的那晚,他一夜未眠,思考怎么找钱救女儿。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对于罗尔,他选择写文章。

凌晨两点,罗尔在公众号里发了一篇题为《我的世界开始下雪》的文章。几分钟后,他收到100元。这钱叫打赏,通俗来说,就是有人觉得你的文章写得好,可通过付费来表达对你的支持。

这100元令罗慌乱,他说他有某种羞耻感,觉得自己和趴在马路上,摊开自己的断腿、敲着不锈钢饭碗乞讨的人没有区别。

摆脱贫困,获人尊敬,这或许是罗不为人知的一块心结。他出生湖南衡阳,高二辍学,后来借300元只身来到深圳,做保安,写文章,后招任《女报》编辑部主任,有房有车,一度成为家乡年轻人的励志对象。

次日,他把《我的世界开始下雪》改成《我们不怕讨厌鬼》重新发表,展现了一个父亲含泪的微笑,24小时获打赏近3000元。罗的一个朋友说,他们其实理解一个中年男人的窘迫期——上要养老,下要养小,自己可能也出问题。

2016年以来,因为工作调整,罗尔只能拿到基本工资四千多元,他自嘲自己失去养家糊口的能力。儿子在东北上学,他只能提供学费。而老父患病,看他境遇不顺,不肯去医院治疗。

罗有一个隐约担心,万一孩子不是白血病,收人打赏不合适,所以暂停公号打赏功能。他说,他为孩子买了少儿医保和商业保险,即使孩子患白血病,医疗费也不会给他造成太大经济压力,“请大家放心”。

第二天,罗尔又写下一篇文章《耶稣,别让我做你的敌人》。在这条微信上,我看到他在文尾写道:前天,一个无钱医治新生儿白血病的母亲,抱着孩子离开了儿童医院。

从那个绝望的背影,罗尔看到了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7)


回复

2017-12-13

仗言每多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7-11-24

觉得还是需要理性面对

今天你读书了吗
回复

今天你读书了吗

2017-11-02

深表赞同

2017-01-05

很认真地看完了这篇报道,对文中一个问题印象很深,就是有人问到为什么非要让罗先卖房卖车,落到窘迫的处境才能去以低微的姿态合理地接受这些打赏。 首先,文中反复提到,罗虽然有房有车,但只不过是伪中产阶级,其中不乏各种窘迫。但是,为什么这种伪中产阶级在别人眼中的光鲜体面,需要依靠网友们对无助白血病患儿的贫困父母的同情来买单?简单的说,绝大多数网友们的打赏是为了解决父母无力支付的"巨额医药费"问题,是为了给孩子治病,而不是为了挽救父母们为了给孩子治病而即将失去的看似光鲜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这里罗对这笔钱的用处自行做了转换,才是网友愤怒的根源。 然后,另一个被非议的重点就是,罗这么做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件事情全由感性才会发生,所以我认为从感性角度来分析更为恰当,因为一开始就是网友的感动和同情才会有打赏的发生和累积。为女儿筹款治病并不是一件小事,对于这么重要的事情,本身又是善于写着的人,罗和刘解释到的疏忽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还想打刘父亲的感情牌蒙混过关,仔细想想,这样的解释会让人觉得太过欠缺诚意。很难解读为这不是一次有意为之的误导。 最后,我愿意让任何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前提是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帮助是可以解决他们当时真实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如果说,我的微薄之力是为了维护一份表面的光鲜体面,我可能会慎重考虑,并极有可能不伸出这份微薄之力,因为还没有光鲜体面中产阶级生活的人太多了。当然,罗如果一开始就给了所有人选择,未必会遭受现在的口诛笔伐,也或许有站在更高处的资产阶级伸出扶弱之手。

回复

2017-10-02

罗一笑事件在社会舆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本质是社会大众怎样才能把汇聚起来的爱心投递给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故事写的好人。是不是在以后类似的求助中,明确个人和家庭名下的资产、病情、需要医疗费用,给大家一个可以较为理性地选择和判断的机会。

回复

2017-04-02

还原真实是对社会最大的尊重

回复

2017-03-30

深度解读

回复

2017-02-17

我们看到了令人潸然的文章,我们看到了广大普通群众的爱心,我们看到了爱心的人群基数,然后整个故事从童话变成剧情片,主角的另一面被揭露,从人间到天堂,再从天堂到地狱,这才是反差,因为这不符合中国国情,不符合当初捐款者的初心!希望大家保持初心,当然更要明辨是非。

回复

2017-01-26

深度解读

静等花开
回复

静等花开

2017-01-14

深度解读

回复

2017-01-10

赞同。如果以商业行为看待(罗尔所谓的卖文),那么这个商品的信息涉嫌造假,打赏的人感到被欺骗后被口诛笔伐的确算不上什么“伪善”。反而,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还要求那些被欺骗的人保持善心(其实是持有柔情的姿态),才是和稀泥,充当和事老。 但实际上,在对罗尔的口诛笔伐里,肯定有仇富情绪存在,而那些人也许并未捐款,一味批评中产阶级不能募捐也是错误的。

2017-01-05

很认真地看完了这篇报道,对文中一个问题印象很深,就是有人问到为什么非要让罗先卖房卖车,落到窘迫的处境才能去以低微的姿态合理地接受这些打赏。 首先,文中反复提到,罗虽然有房有车,但只不过是伪中产阶级,其中不乏各种窘迫。但是,为什么这种伪中产阶级在别人眼中的光鲜体面,需要依靠网友们对无助白血病患儿的贫困父母的同情来买单?简单的说,绝大多数网友们的打赏是为了解决父母无力支付的"巨额医药费"问题,是为了给孩子治病,而不是为了挽救父母们为了给孩子治病而即将失去的看似光鲜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这里罗对这笔钱的用处自行做了转换,才是网友愤怒的根源。 然后,另一个被非议的重点就是,罗这么做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件事情全由感性才会发生,所以我认为从感性角度来分析更为恰当,因为一开始就是网友的感动和同情才会有打赏的发生和累积。为女儿筹款治病并不是一件小事,对于这么重要的事情,本身又是善于写着的人,罗和刘解释到的疏忽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还想打刘父亲的感情牌蒙混过关,仔细想想,这样的解释会让人觉得太过欠缺诚意。很难解读为这不是一次有意为之的误导。 最后,我愿意让任何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前提是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帮助是可以解决他们当时真实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如果说,我的微薄之力是为了维护一份表面的光鲜体面,我可能会慎重考虑,并极有可能不伸出这份微薄之力,因为还没有光鲜体面中产阶级生活的人太多了。当然,罗如果一开始就给了所有人选择,未必会遭受现在的口诛笔伐,也或许有站在更高处的资产阶级伸出扶弱之手。

回复

2017-01-05

很认真地看完了这篇报道,对文中一个问题印象很深,就是有人问到为什么非要让罗先卖房卖车,落到窘迫的处境才能去以低微的姿态合理地接受这些打赏。 首先,文中反复提到,罗虽然有房有车,但只不过是伪中产阶级,其中不乏各种窘迫。但是,为什么这种伪中产阶级在别人眼中的光鲜体面,需要依靠网友们对无助白血病患儿的贫困父母的同情来买单?简单的说,绝大多数网友们的打赏是为了解决父母无力支付的"巨额医药费"问题,是为了给孩子治病,而不是为了挽救父母们为了给孩子治病而即将失去的看似光鲜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这里罗对这笔钱的用处自行做了转换,才是网友愤怒的根源。 然后,另一个被非议的重点就是,罗这么做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件事情全由感性才会发生,所以我认为从感性角度来分析更为恰当,因为一开始就是网友的感动和同情才会有打赏的发生和累积。为女儿筹款治病并不是一件小事,对于这么重要的事情,本身又是善于写着的人,罗和刘解释到的疏忽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还想打刘父亲的感情牌蒙混过关,仔细想想,这样的解释会让人觉得太过欠缺诚意。很难解读为这不是一次有意为之的误导。 最后,我愿意让任何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前提是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帮助是可以解决他们当时真实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如果说,我的微薄之力是为了维护一份表面的光鲜体面,我可能会慎重考虑,并极有可能不伸出这份微薄之力,因为还没有光鲜体面中产阶级生活的人太多了。当然,罗如果一开始就给了所有人选择,未必会遭受现在的口诛笔伐,也或许有站在更高处的资产阶级伸出扶弱之手。

潘扬
回复

潘扬

2017-01-04

这篇文章写得如此跌宕起伏,精彩异常,哦,不,事件本身就如此。

回复

2017-01-04

人性的恶暴露无疑,很多东西不用说清楚,大家都知道,

回复

2017-01-01

最终人财两空…

老王想问题
回复

老王想问题

2016-12-30

装修房子为什么不提?

回复

2016-12-29

报销费用能增加吗?

回复

2016-12-29

事情很复杂,很难客观的看清楚这件事,但是一点还是很明确,如何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政府是不是应该想到更好的办法。最后:孩子才是最可怜的,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奋斗 Strive
回复

奋斗 Strive

2016-12-26

知识力量

欧阳0810
回复

欧阳0810

2016-12-24

指望报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医院收费才是根源,老百姓都知道,去医院看病,报销很多,但补贴大多又都给了医院,百姓收到的实惠有限

回复

2016-12-22

请原地爆炸,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