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长啥样?怎么做?中国教育的另一种探索

现在有点见识与理想的教育者也憋屈,不少人知道什么教育对孩子好,什么是对孩子的伤害,但大家中了魔咒一般!不只一位老师跟我说,“好归好,整归整”。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侯翔宇

把课堂从教室移到植物园里,孩子们学得很专心。(视觉中国/图)

现在有点见识与理想的教育者也憋屈,不少人知道什么教育对孩子好,什么是对孩子的伤害,但大家中了魔咒一般!不只一位老师跟我说,“好归好,整归整”。

为什么青少年网瘾那么厉害?因为孩子们的生命与现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被割断了,他们只能在这些虚拟的世界中寻找安慰,发泄情绪。但成人世界给予了他们什么帮助?

周四下午,成都华德福学校有教师大会。事实上,全球上千所华德福学校都有周四大会。七年级老师带大家做“探险与发现”课程的一个游戏:每四个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前面三个人都戴上黑色眼罩,只有最后一个人眼睛睁着,这个游戏,就是让每一组“毛毛虫探险队”像人类“大发现时代”向外面探索,甚至抢夺地上的红气球代表的宝藏。

“贪婪”的人们中,只有最后那个人(贪婪者常把眼睛挂在脑后)做肢体指挥,不能用言语。主导者一声令下,大家就忙乎开了。“能见者”传递的指令是滞后的,“捣乱者”目的各异,“忙乎者”一阵瞎忙后所得有限,只引得旁观者狂笑不止。

这一幕,颇似我们的教育。各方忙乱地行动着,真正的目标却很模糊,“能见者”干着急,带着大量利益诉求的机构或个人却在各个环节成为教育真改革的“搅局者”。孩子、家长、学校、社会,被裹挟着跌跌撞撞地走向不确定的未来。

中国应试教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系统化、工具化、细密化。全国上下一张网,几套题;考试类型,答题技巧;要特长抓特长、要考点捉考点;老师教、学生学、补习班补;产、供、销、宣,一条龙。一位从南京来的同事(原为当地重点中学理科老师,成功送走好几轮高三)说,现在帮孩子准备高考已经不大可能,因为离开三四年,疏于“战阵”了。

考试选拔本无可厚非,但妖魔化为教育的主要目的,问题就严重了。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怎么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

教育的目标要“终极化”

“士先志,不足以启其志者,勿教焉可也。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不足以致高明光大者,勿学焉可也。”章太炎在《救学敝论》中提到教学的目的是致“高明”“光大”,他认为凡是不能致“高明”“光大”的东西都不能给孩子,而当时的教育与学者,都心向“侧诡之道”“内不充实”“颇有謏闻”——旁门左道、没有内在、贪图小名。

我赞同先贤的观点,教育关乎三个层次:道、心、术。

其一在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说卦》)。大地运作,宇宙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