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素质教育沸沸扬扬;课下,应试教育轰轰烈烈 “学而思”里的教育史
学而思的发展史与中国教育的改革史交叉,似乎形成了一种黑色幽默:课上,素质教育的口号声嘶力竭,课外,应试教育的热潮却走向极致。
责任编辑:苏永通
专家:“学而思的作用,是清楚地将这个逻辑提早展现在了家长面前:你要出人头地就要上好大学,要上好大学就要读好高中,要读好高中就要上好初中,要上好初中就要学奥数。”
家长:2007年学而思曾做过一个实验,同时规划两个班级,一个偏学科教育,一个偏素质教育,结果,偏学科教育的班很快就爆满,而偏素质教育的班最后来了两三个家长。
学而思:“今天大部分机构都是应试为主素质为辅。我们希望下一个阶段把素质为主做好,这是一个拐弯的过程。如果我第一步就做了第三阶段的事情,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2003年的一天,《北京晚报》刊登了一则豆腐块广告——“迎春杯”比赛复习班正在招生。广告主是两个北大在读研究生张邦鑫和曹允东,他们创办的“奥数网”刚刚成立。
13年后,由“奥数网”演变而来的“学而思”,已成为中国教培市场的巨头之一,在全国25座城市建立了分校,仅线下学生就超过230万人。
在这13年间,奥数被当做应试教育的“毒瘤”,屡遭打压,当年的“迎春杯”数次停办又数次改名复活;靠奥数起家的学而思,更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却挡不住家长们顶着瑟瑟冷风“疯狂”追随的脚步。
学而思的发展史与中国教育的改革史交叉,似乎形成了一种黑色幽默:课上,素质教育的口号声嘶力竭,课外,应试教育的热潮却走向极致。
奥数起家:“这个点抓得特别准”
2003年SARS时期,中小学校停课。张邦鑫创办的一个答疑论坛“奥数网”,意外火了。2003年8月,张邦鑫与同窗曹允东注册了公司,办起了辅导班。
紧接着,“迎春杯”给他们送来了第一桶金和最初的名气。这项数学竞赛是北京市的一项传统中小学赛事,比赛结果虽不直接与升学挂钩,却是小升初最具分量的敲门砖。
“这个点抓得特别准。”曹允东多年后在一次演讲中回忆,奥数复习班第一年招收到了一百多个学生,一个人收1500元,“这让我们渡过了最初的难关。”
一个特殊的背景是,上世纪末,为了给小学生减负,教育部门取消了小升初升学考试。北京则早在1993年就取消了区县统考,实行就近入学,后来又从香港引入了电脑派位,优等生也没了保送通道。
部分家长们开始担心孩子被派到薄弱的学校,而原来的重点学校也不愿意招收资质平平的电脑派位生。于是,一场“合谋”便在体制之外秘密进行,并由此形成了择校和派位共存的模式。而奥数成了最佳的“接头暗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