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建议:小学语文教学怎么改

这份报告将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并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改革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侯翔宇

上海市金山区某小学语文课上。(新华社 庄毅/图)

◉编者按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关键时期。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际目的很大程度上还是“分数驱动”。

2016年3月到9月,南京专注于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研究的亲近母语研究院领衔,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家长和小学语文老师,进行了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问卷调查,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份有效问卷4160份,并形成访谈文字记录17万余字,对小学语文教育各相关方的观点、对小学生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的具体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概括,由亲近母语研究院执行院长、特级教师岳乃红等人执笔,整合成一份专业的“小学生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将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并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改革提供参考。

我们从报告全文中摘录了部分内容,供关心基础教育的读者参考。

语文作业的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类人群,一是家长,二是教师。在关于作业类型的调查中,我们将作业类型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三类,分别了解小学生平时常见的作业类型和相关内容,以及他们对不同类型作业的喜爱度等。

结果如下:小学生的语文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口头作业以“背诵课文”为主;书面作业以“抄写和默写”为主,习作练习和词句练习居多;实践性作业以“阅读书或文章”为主。而小学生最喜欢的实践性作业(43%),在实际作业中的占比仅为12%(教师)和5%(家长)。

诸如“讲故事”“演讲”“朗诵”“社会实践”这类作业类型在各个年级出现的概率都比较低。原因在于,首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学业测试一般不考查这些项目,导致教师对这些作业重视不足;其次如何评价这些作业,学术上的空白,导致教师不知道如何操作。

学业测试的现状

我们从家长和教师两个视角了解了小学生语文学业测试的频次。教育部2013年颁布实施的《小学生减负十项规定》中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两次。

调查显示,学业测试几乎均是统考形式,且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占比平均超过90%,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生态极不容乐观。对照要求,不难看出小学生语文学业测试的频次严重偏高,且违反规定要求。

小学生语文学业测试的内容调查,主要是针对教师展开。绝大部分学校均采用的是书面测试的形式,只采用口头测试的占比极少,采用口头+书面测试形式的也较少。充分说明,目前的小学生语文学业测试还是以书面考查的方式为主,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各个学校的语文测试中,最常出现的测试内容首先是基础知识,包括词句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等,59.93%的老师表示这类题型最常考;其次是阅读,占25.36%;习作占11.64%;书写质量和口语表达各占1.71%和1.35%。这个结果再一次证明,只重视纸笔考试,只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成为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回复

2016-12-12

去偽還真!

回复

2016-12-10

现在小学语文课本的课后题都太死板了,要求死记硬背,我是一个初中生但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背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话“鲁迅,浙江绍兴人,伟大的什么家,什么家,什么家。”最关键的是考试的时候什么家的顺序还不能错!小学故事的课后题就更“统一”了几乎每一次都是把古诗背下来,然后翻译下列句子。题目出的一点心意都没有,有事时甚至看答案就知道出的是什么题目。

南方1889
回复

南方1889

2016-11-23

关键的关键,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得评价体系,应试的根源是什么,分数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一个标准,到现在变成唯一的标准了,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

一辈子找不到方向
回复

一辈子找不到方向

2016-11-22

改个pi,现在的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周一次单元测试,每个月还有月考,减负都是说起耍的,娃娃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还谈什么健康成长

游虎大叔
回复

游虎大叔

2016-11-22

这只是学习形式的问题,学习内容才是关键。

139****2140
回复

139****2140

2016-11-22

改个屁,改来改去瞎折腾!

回复

2016-11-22

应试教育和社会竞争的压力迫使着家长们总希望孩子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很多东西迟早要学,没必要提前那么早,很多东西没必要学,孩子不喜欢,家长也疲惫不堪,家长总以为为了孩子,自己已经把一切好的东西全都贡献了出来,却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教育之痛

芦苇
回复

芦苇

2016-11-22

小学语文是培养一个孩子心灵素养的启蒙阶段,孩子在这一阶段接受的审美观,人性品格等会对一个人一生产生深远长久的影响。因为它们充盈了我们最初的生命记忆,奠基了我们的心灵成长之路。很多年以后,即使上到大学,看到烂漫的夕阳还是会想起小学课本里那段刻骨铭心的句子“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的阴翳造就每一个绚烂的黄昏”,雨打大地,我也会想起贵如油的春雨,还有小学旁的菜园里贪婪吮吸春雨的油菜花,这些由景生情,给我永久的生命感悟的内容源于语文,源于与生活,场景产生联系的语文。为什么现在我们这么多人质疑小学课本,我觉得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把语文作为考试的陪嫁娘了,物质环境的变化我们无法长久维持下去,我们也不可能为了留住乡愁就去复制一个古村,但是我们至少应该不要让教育失去它最初的出发点——以人为本,教书育人。被考试充斥的童年,人生还有哪个阶段能够容纳更多的阳光雨露?

回复

2016-11-21

根源其实并非如何小学教育,而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总体缺乏,最终导致基本教育的方向偏斜和走样,这种偏斜有其必然性,绝非某种方法所能改变。

回复

2016-11-21

总说是国情的锅,我认为还是有点道理的。 中国早年新生代人口数量过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压力大,层层压迫下所有人都在拼命,屡次三番改革自然失败。 反观其他发达国家,鼓励生育政策实行多少年,新生代人口一直维持在合理线之下,而国家各方与教育相关的机构就业饱和,自然能够推行新的教育理念与政策而不惧压力过大下的失败。 近年我国新生人口比例开始下降,国家实行政策调整,我国人口结构趋于合理状态下教育改革可行性自然增大

回复

2016-11-21

想说说我偶尔一次的经历:为了丰富女儿的生活,每周二晚上会带女儿上声乐课。教室是在四楼。中间我去五楼上洗手间,一上楼看到窄窄得楼道里满满的家长,是满满的。而再看房间里一间教室里,一群群比女儿稍大的孩子们在上课。那一刻我有说不出的感觉。像逃跑似的下了楼,一问才知道,那一层楼是上奥数。晚上,孩子们放了学,被家长们送来继续上课学奥数,才八九岁的孩子!我想说,现在的问题不仅是课本的问题,看看那些在应试教育下忙乱的家长们。我感觉好怕,好怕自己将来也变成那样的。

王磊
回复

王磊

2016-11-21

坚持应试教育方针一百年不动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