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见】台湾公益创新动力来源:高度参与的年轻人

台湾公益创新最大的动力来自年轻人的高参与度,他们没有政治忧患。

责任编辑:吕宗恕

江明修(受访者供图/图)

台湾公益创新最大的动力来自年轻人的高参与度,他们没有政治忧患。

台湾公益泛指一种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的助人行业。它可追溯到清朝,是地方私神祭祀宗教的慈悲的行为。早先的台湾公益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当时的民间公益团体嘉义行善团发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出力造桥铺路,至今五百多座桥没有垮掉一座。而民间的铺路搭桥、社区营造、义庄等传统,对现在台湾公共服务事业仍产生着影响。

1949年至1987年,很多活跃的公益组织受到了台湾方面严格渗透和掌控,在管制放开前,公益需求是被压制的,民间文化保存、社区营造都以秘密方式进行,公益组织大多是从岛外移植的宗教团体或社会精英分子组成的组织,如红十字会、基督教儿童福利基金会等。

到了1986年解严前夕,党禁限制突破,政治渐趋开明,社会运动启蒙开始,民间公益组织产生了凝聚力。今天台湾的基金会中,70%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如创世、董氏、喜憨儿等知名的基金会。

1987年后,台湾出现很多公益组织,关注领域开始扩展,涉及范围包括社区发展、就业促进、环境保护、性别平权、劳工环境、弱势群体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