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需要特殊的审评和市场准入政策” 十二院士痛陈药品创新困境

“改善政策环境远远比投入多少钱,建多少平台来得重要。”

责任编辑:吕明合

上海“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工作人员在运作一套新药筛选系统。院士和企业界批评,中国的新药审批制度仍有很大改善空间。(视觉中国/图)

“改善政策环境远远比投入多少钱,建多少平台来得重要。”

“现在是二流的专家审批一流专家的项目。”

“我们错误地认为医药不需要赚钱、不可以赚钱。但如果新药不能盈利,谁还去做?”

这可能是中国创新药领域内最高规格的一次会议,这也是中国的生物医药界第一次如此集中地反思中国创新药审评制度。

它罕见集中了如此众多的创新药领域学者、企业家和官员。12位院士、几乎所有国内知名创新药企业的负责人、涉及的各主管部门官员,悉数到场。

半个月前,药物创新及产业化院士论坛在杭州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田红旗,中国工程院杨宝峰、孙燕、王广基、陈建峰、李兰娟等知名医药界院士全部出席。

当天,这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最高87岁的院士和企业代表热议当下中国创新药环境面临的问题、矛盾和解决办法,并希望以这种特别发声的方式,来引起社会对“创新价值”的真正重视。

“近几年批了24个新药。这是新药创新的大好时期,人力财力物力基本上具备,但我们有一些政策瓶颈的问题,的确需要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说。

科学家到产业界,不再隐身幕后,他们开始主动发声。“如果科研没有产品落地,你做的研究也没有特别大意义。”桑国卫直言。

论坛上透露,院士们的观点将会形成一份《关于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药物发展的建议》,并在修改完善后,送至国务院有关部门。

“希望建议书能切中要害!”桑国卫最后提醒道。

临床试验数据存疑

“创新药还存在很多瓶颈限制。”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开门见山,他是牵头组织院士们撰写这份建议书的人。

在宋瑞霖看来,这份建议书想解决三大最主要问题:一是如何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和高品质的仿制药,完成临床中对原研药的替代;二是希望能改善政策环境、突破瓶颈限制;三是降低用药成本,减少医保和老百姓的实际支出。

“院士在我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建议可能会有更大的推动作用。”贝达药业总裁王印祥说,医药产业涉及多个部委,所以企业和协会都希望找到各种各样的渠道提意见。

信达生物公司的总裁俞德超看法类似,他举例说,2015年我国颁布的生物类似药的法规,就是院士联合业界给总理上书推动的结果。

“恰逢其时,我们发改委正在出一份文件,关于优化创新环境的改革建议,就包括了生物医药产业。现在这个建议,如果能一起呈到国务院,被采纳和实施的话会非常好。”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黄汉权也抱有期待。

一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回复

2016-11-17

美国这么先进技术和严格的审批以及及时的不良事故报告还照样出反应停这样的药品事件。你都承认中国现在还叫嚷着解绑,你这是准备把中国人给都药死啊。

回复

2016-11-07

二流专家审批一流专家?不否认存在这样的现象,但是所谓的一流专家你们的项目有多少真正的创新?项目挤掉水分后有多少实用性?临床大面积不合规还有造假是国家局明文规定让你们做的?管得严又寸步难行,放开了造假不合规又层出不穷

一一的天空
回复

一一的天空

2016-11-07

涉及到审批就有利益,涉及到利益,部门和个人就不会弃权,因此审批难审批慢。行政审批腐败植根社会的各个领域,而药品领域涉及到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期待各利益相关部门能高抬贵手。

追寻天枰
回复

追寻天枰

2016-11-06

管理落后

回复

2016-11-06

这些部门领导不作为,但老百姓却无法让他们下课,这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回复

2016-11-05

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急功近利的格局。政府、企业都一门心思“短平快”赚钱。中国教育医疗开支占GDP3.8%,美国教育医疗开支占GDP21.5%,日本教育医疗开支占GDP23.35%(以上为2010年公布数据)。可见政府对于医药研发的有效投入不足。

回复

2016-11-05

既得利益集团的人啊,稍微稍微把眼光放远一点,给中国的未来留条活路。

klgldskowjfd
回复

klgldskowjfd

2016-11-05

就像某党标榜的国企为国民、公仆全心全意服务一样,最近又要私立学校为公益性质的,自己说服自己是神仙,还要全国人们一起当傻帽。

回复

2016-11-05

放开审批,鼓励医药创新确实很重要。但不要忘了,以“更高盈利”为目标驱动下的医药研制,本身存在缺陷。

回复

2016-11-05

医药于老百姓而言非常重要,完善医药体系刻不容缓,希望政府能更加给力,别让研究生物制药的辛苦的科研人员和老百姓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