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极,寻找布洛瓦

作为记录北极的《零度以下五十年》一书的编辑,作者梦牵魂绕了北极十六年,2016年夏天,她终于有机会踏上北极的苔原了,今天的北极和布洛瓦书中一百多年前的一样吗?

责任编辑:杨嘉敏

出海观鲸,碰上了鲸鱼和北极鸥同框的壮观景象。(袁敏供图/图)

作为记录北极的《零度以下五十年》一书的编辑,作者梦牵魂绕了北极十六年,2016年夏天,她终于有机会踏上北极的苔原了,今天的北极和布洛瓦书中一百多年前的一样吗?

十六年前,我在作家出版社当图书编辑时,曾经遇到了一部奇特的书稿——《零度以下五十年》。作者查尔斯·布洛瓦(Charles Brower,1863~1945)是一个美国白人,他年轻时曾经向往热带非洲,但最终却在寒冷的地球顶端北极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在生命的极限地带,布洛瓦经历了文明与原始的冲突,体悟了生与死的真谛,找到了真爱与真情。他在那个遥远的冰冻世界扎下根来,与当地土著因纽特人共同繁衍生息,亲历了一个原本不为人知的民族的兴衰历程,最终成为因纽特人的首领,被人们称为“北极之王”。这位北极之王在书稿中讲述了他的故事。1941年该书由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曾让美国总统罗斯福读之大为动容。此书在美国印刷了二十多版,并被翻译成十六国文字,成为风靡世界的畅销书。

这部书稿的中文译者是浙江电视台的一位年轻编导,名叫姜德鹏。他是我国最早赴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拍摄地球“三极”电视片的制片人。1994年,姜德鹏等一行电视人随我国极地专家位梦华一起前往美国阿拉斯加的巴罗拍摄北极电视片,给他们做向导的恰巧就是查尔斯·布洛瓦的孙子。他将中国客人带到查尔斯·布洛瓦的墓地,并向姜德鹏赠送了英文版的《零度以下五十年》。这一段特殊的因缘,促成了姜德鹏下决心将该书译为中文,使查尔斯·布洛瓦传奇的一生为更多的中国人所知。

我当年编辑这部书稿时,一下子就被书中的北极风光和生活在那里的因纽特人奇异独特的生活迷住了,我更钦佩布洛瓦身上的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我向往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去北极,寻找并认识这块土地上曾经吸引并且最终留住了布洛瓦的种种神秘和美丽。

然而,由于北极的遥不可及和想要抵达的困难重重,我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直到2016年8月,我有机会参加北极探险之旅,才在时隔十六年后,第一次踏上了北极的土地。

 

(梁淑怡/图)

巴罗与朗伊尔

我一直以为,布洛瓦笔下的北极小城巴罗,是唯一进入北极的门户。然而,当我兴致勃勃地和同行者提及巴罗时,几乎每个人都一脸困惑地问我,巴罗在哪里?我不明白,难道布洛瓦笔下的北极,和我们将要前往的北极,不是同一片冰雪世界?

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经过二十五六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经转芬兰的赫尔辛基、挪威的奥斯陆,我们终于到达了世界最北端的小城朗伊尔。

8月,正是北极的白昼时节。我们下飞机时,是当地时间半夜十二点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