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最困难时刻,得到意外帮助

原本以为红军是“洪水猛兽”的藏族骑兵并没有把枪口对准红军,而是守护着这支部队的安全,其中迭部地区的首领卓尼土司杨吉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苏永通

 

冷草从婆婆丹草手中接过了俄界会议的遗址的钥匙,成为了这里的第二代管理员。过去的经堂如今挂上了毛泽东的画像。(南方周末记者 罗欢欢/图)

原本以为红军是“洪水猛兽”的藏族骑兵并没有把枪口对准红军,而是守护着这支部队的安全,其中迭部地区的首领卓尼土司杨吉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九十岁的阿它已完全忘记了乡音。他不知自己来自何地,父母是谁。脑海唯一关于父亲的记忆,就是那把佩戴在腰间的盒子枪。

家乡残留在脑海里的唯一画面,就是家门前的那片竹林,那儿有一块奇石,对着它吹一口气,就能听到呼呼呼的回声。

对于长征,不知从何时开始,阿它记得自己一直跟着炊事班师傅们,捡树枝做饭。

在一个叫做迭部的地方,他被红军父亲送给了当地一位膝下无子的人,养父母为他取名阿它。彼时,他七岁。

刚到村里之时,阿它只会说汉语,经常自言自语,村里人给了他个“叽里咕噜”的外号。对于阿它而言,迭部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藏语中,迭部意为山神“摁”开的地方,山大沟深,连接着岷山和黄土高原,是从四川前往陕西的必经之路。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迭部更是个陌生的地方,但在红军长征的历史叙事中,红军在此地走过了黎明前最后一程黑暗。

1935年9月,抵达迭部的中央红军外忧内患,这一段,也被毛泽东视为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刚刚走出草地的中央红军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后有川军穷追不舍,前有甘肃军阀守株待兔。

外敌呈合围之势,内部正经历空前分裂——张国焘意图南下,中央红军坚持北上,千辛万苦会师的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不得不重新分开。

眼看山重水复疑无路,所有出路都寄于天险腊子口,利刃般的白龙江劈开了两岸高山,趟过便是柳暗花明。

80年后,腊子口河谷两侧的悬崖峭壁上的弹孔仍清晰可见,抚壁倾听,当年的炮火连天似乎仍在耳畔。

藏区不速之客

1935年9月11日,中秋节前夜,迭部达拉乡的高吉村来了一群陌生的客人。

得知张国焘企图以军队威逼中央,毛泽东不得不于9月10日凌晨两点率中央机关,以“打粮”为掩护,撤离巴西,赶往一、三军团驻扎的高吉村。

高吉村四面环山,被八座神山包围,“八头”在藏语中便念作“高吉”,音译时翻译错念成“俄界”,如今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个带有苏联气质的名字。

80年前,当地却有另一番传言:“红军来了要普烧普杀,共产共妻,“红军头上长有八只角、红头发,红胡子,红军是俄国人”……

淳朴的乡民对红军充满了恐惧,纷纷躲进高山中。9月5日,当红一军团抵达了迭部时,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