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第一,房价却低位平稳重庆“低”房价之谜

全国GDP增长最快的重庆,常年保持着同级别城市最低的房价水平。这个谜团的背后,实际是重庆独特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一系列制度设计。

责任编辑:冯禹丁

 

全国GDP增长最快的重庆,常年保持着全国最低的房价水平,被誉为“高烧楼市中的一股清流”。图为重庆江北步行街。(视觉中国/图)

全国GDP增长最快的重庆,常年保持着同级别城市最低的房价水平。这个谜团的背后,实际是重庆独特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一系列制度设计。

重庆通过大量出让土地,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维持投资驱动的高GDP增长率。而土地得以源源不断的供给,则来自于被特批的“地票制”。

因为房价多年保持平稳,重庆近日成为全国焦点,被网友称为“高烧楼市中的一股清流”。

中国指数研究院2016年10月1日发布的百城房价数据显示,9月份,重庆主城区新建住宅样本均价为每平方米7164元。在经济体量接近的城市序列中,远远低于均价15337元/平方米的苏州、12307元/平方米的天津以及53384元/平方米的深圳。甚至,兰州、昆明、南宁这些二线省会城市的住宅均价,也早已超过直辖市重庆。

2010年6月到2016年6月,重庆房价涨幅仅为5.1%,而全国10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平均涨幅已高达30.7%。7月份之后,一线城市以及二线热门城市房价继续狂飙,以至于“十一”假期前后,全国二十余个城市先后出台房地产限购、限贷新政,力度空前。但在地处西南的直辖市重庆,房价却“岿然不动”,也没有出台任何限购限贷政策。

房价平稳的重庆,GDP却多年保持在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领跑全国。

重庆为什么?

去库存的蛮荒之力

尽管重庆已用了“蛮荒之力”在去库存,但库存压力依然大。

最近半个月,李世龙明显感觉到周围谈论楼市的人多起来。他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现任教于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密切关注着重庆及全国房地产市场。

一直以来,由于房价走势平稳,重庆人一般不太关心房价。但近来,许多重庆人在微信群、朋友圈里转发讨论外地购房者“大举”杀入重庆楼市的消息。

“十一”假期,李世龙实地走访了重庆楼市,真的碰到了外地炒房团。在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即将开盘的万达文旅城,打出了“热烈欢迎合肥、无锡、广州看房团,莅临重庆万达城”这样的广告牌。

李世龙在该项目售楼大厅连续观察了三天,发现外地购房者多来自无锡、合肥,以家庭的形式集结,手里攥着一沓沓的购房材料。该处楼盘“吹风价”(预售价)为八千多元一平方米,高于周边楼盘15%左右。

“他们是跟着万达的项目走,合肥万达城两万元一平,而且限购限贷,重庆才八千多元,他们觉得重庆至少不比合肥差吧。”李世龙说,他与外地购房者交流得知,炒房团的投资预期为,两三年内可以涨到每平米1.5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浮云大哥A
回复

浮云大哥A

2016-10-27

重庆本地是消费绝大多数,工薪族收入不高,房价高了谁买?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10-23

说房产商是罪魁祸首的,房地产商:这个锅,我们不背,也不敢背!房地产商强固然强,但他们也只是游戏规则(利益分配)的服从者,顶多大开发商有那么一点点对游戏规则(利益分配)的议价能力。至于坐庄的人是谁,大家都清楚,谁控制和垄断了土地的供给,谁就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利益分配制度中的最大受益者。而更深层的背后就是整个财税制度和央地关系的安排和现实,那么最终Boss是谁也是确定而明显的,最终Boss当然也知道这样搞下去不可持续甚至危及统治根基。但是显然马儿不吃草是让马儿跑的前提,当自身不损分毫是博弈的前提,那博弈是一种什么博弈就显而易见了。当然诛心论也未必靠得住脚,毕竟就算再无耻的人还是希望马儿跑的,不过马儿不吃草是前提。

138****9504
回复

138****9504

2016-10-22

这篇文章的意思就是让大家去重庆炒房,去库存。另外还得出一个结论,万达就是个大忽悠!典型的房价上涨的推手。

回复

2016-10-22

房地产开发商强就强在将房产销售的同时,把银行和房产购买者与其绑在了一架战车上,大家都进入了一个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在这个“神话”中不自觉地为其摇旗呐喊,擂鼓助威,不自觉间仿佛成了“利益共同体”。

回复

2016-10-22

有什么之谜?只能充分证明不搞房地产立国,不搞摧毁实体能更好的健康发展经济!

回复

2016-10-21

对于绝大多数重庆市民来说,重仓持有的房产价值不涨反跌,看着别人的房产狂涨还要被逼说满满的幸福感!!!!!!!

回复

2016-10-21

最厉害的是某些地方政府人为制造“刚需”,例如;2004年建成办了“两证”的房屋,土地出让金2074年到期。当地政府2008年又将土地卖给开发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开发,拖至2012年还是将这块土地卖给另一个开发商,土地价格已经由2004年每亩50万涨到2008年的每亩200万,2012年又涨到每亩1000万。2012年政府发文征收该土地上的房屋。四年多过去了,该土地原有开发商不做了,新的开发商还没有找到,四百多户被拆迁的居民签订原地还迁的房屋合同没有着落。这是湖北某地级市的一块“旧城改造”的现状。

回复

2016-10-20

房价是一个综合调控的结果,很多因素都在影响供需,除了土地供给充足外,至少以下原因也是应当被注意的:1.重庆的房产税试点。独栋别墅和超过一定价格的普通住宅每年要征房产税,量虽不大,但终归是一笔支出,且对市民心理上的影响很大。2.重庆体量庞大的公租房。根据规划要建4000多万平米、近70万套公租房,现已建成近50万套,这样大的体量,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回复

2016-10-20

作为一名重庆人,讲点看法。这篇报道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分析重庆房价之谜是对路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在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对数据背后含义的分析上,试举几例: 1.文章认为重庆去库存的压力很大,可根据作者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9月底,重庆商品房存量面积4170万平方米。2015年重庆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381万平方米。2016年1-8月,重庆商品房销售面积4122.19万平方米。今年1-9月,重庆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施工面积17155.76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2135.91万平方米。从年度销售面积和年度竣工面积来看这个数据比值来看,实在看不出重庆去库存的压力有多大。 2.文章认为重庆土地供给充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票制度,但文章对地票制度究竟提供了多少建设用地却没有提及。简单查阅了下,根据今年8月份人民日报的报道,重庆试点地票改革7年,累计交易地票18.08万亩,相当于120平方公里,每年平均17万亩,这与文章所引所谓国家统计局数据——重庆2013年1831.57平方公里、2014年1475.88平方公里的土地征用量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另外,关于土地征用量的这两个数据我个人十分怀疑(还没去核实),体量太大了,重庆规划的主城区也仅仅是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的规模而已。如果说文章提供的这两个数据是准确的,倒觉得文章应该重点去分析为什么重庆能从国家拿到如此多的征地指标,北京上海合肥南京等其他城市又为什么不能。对此类经济报道来讲,数据的真实性是非常关键的。

lucky
回复

lucky

2016-10-20

重庆不缺地,面粉不贵,自然面包也不会高到哪儿去。再加上人口的增长缓慢,库存量大,也是房价不高的一个原因!

181****7268
回复

181****7268

2016-10-20

这文章观点的倾向似乎有点问题!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10-20

原话是:黄.奇.帆说,“房产商买地以后,每个楼盘总要做控制性详规、建设设计规划,这个规划由规划局批,每个单子都要陈.和平画.圈,我给他说过,如果看这个月房产投.资量超过25 %,变30 %或者更多,把房地产商报来的规划件压一压;如果低于25 %,变成15 %了,这时候只要有关部门按法规批准,你画.圈以后就推出去,建设进度就加快,建设部门也有一些手.续上的快慢,政府是可以调控的。”——即他个人不知道从哪里、依据什么得出来的所谓的“25 %理论”。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10-20

因为包括市长在内,没有人知道房价多少才是合理的!

ljgc0322
回复

ljgc0322

2016-10-20

重庆的房价其实一样是扭曲的,合理的未必不是扭曲的。记得之前重庆市长黄奇帆针对房地产说过一番话,大概意思(个人理解)是,重庆市政府对房地产价格的控制是很强的,并且还用到一些非常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手段,例如让规划和审批单位故意拖延审批时间(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种无视规则、搞不确定性是要付出代价的,重庆显然没有走出薄的阴影,依然在搞人治那一套,还标榜优越性。然而,反市场的东西终究是要被市场惩罚的,反规则的东西终究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或组织是全知全能的,强行控制房价、突破规则的力量,只要一转身甚至只要客观条件稍有改变,就立刻能成为让房价疯狂让规则失效的力量!

回复

2016-10-20

市场的底永远是后验的,没人可以精确判断,把握个股q38三7.92.1九6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