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佳(文化新闻部记者)
世道人心皆文化,所以我总想不自量力地谈谈这个世界。
朱晓佳
南方周末文化新闻部记者
“世道人心皆文化,所以我总想不自量力地谈谈这个世界。”
故事:
每个记者都在等待那条属于自己的“大鱼”。 于是瞪大眼睛、竖直耳朵,但凡手头那根鱼线有点儿风吹草动,就把吃饭睡觉这些人间琐事统统扔在一边,先捞鱼上来再说。在文化新闻领域,朱晓佳是“大小鱼通吃”,还特别讲究烹饪的手艺,所以她说自己总想不自量力地谈谈这个世界。
有位前辈,在追溯自己过往采访经历时曾说,每个记者都在等待那条属于自己的“大鱼”。
这话曾经激励我不少。入行前两年,我真是瞪大眼睛、竖直耳朵,但凡手头那根鱼线有点儿风吹草动,就把吃饭睡觉这些人间琐事统统扔在一边,先捞鱼上来再说。老实说,那两年真捞了不少鱼,有时候还真烧成了一盘好菜。
印象最深的有两次:华莱士逝世、“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争议。都是文化突发事件,深夜寻人、广州北京联动作战,在最短的时间内合作拿出最漂亮的稿子。但我至今也不觉得它们算是大鱼——顶多是条烹得还不错的鱼。
有段时间我对寻找大鱼感到绝望。大多数时候,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捉捕到案板上时却发现没头没尾;还有时候,它已经被炖得烂透了,却还是能活蹦乱跳地逃出去。每当这种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好像卡佛小说里那些失败的主人公,他们纵使好运得到了大鱼,命运中也总是蒙着一层阴影。
更令人绝望的是,“大鱼”于我渐渐成了一个借口。我总想,我做得不够好,只是因为我还没等到那条大鱼。
我和文化部总监袁蕾提起过这件事。她说:你看副刊,很少搞什么大新闻(尽管副刊也实实在在地搞过些大新闻),但大家喜欢,因为它每期都好看。
这句话使我略感心安。的确,与其把所有赌注放在一条容易溜走的大鱼上,不如抓住那些皮薄肉嫩、味道鲜美的鱼,再把它们炖得飘香四溢。这成了我几年来努力的方向。关于马术选手华天一家与2008奥运命运交错的故事;对赴伦敦考察中小学校的“小留学生妈妈团”的观察;以及最近的一次,尝试用虚构故事的方式介绍枯燥的文物知识,都在此列。
在“大新闻”并不那么多发的文化领域,让每一篇稿子都有其足够的趣味与价值,这也正是南方周末文化版的风格。南方周末文化曾经做过的“张艺谋批判史”专题,是典型地把一条中不溜鱼烹成大鱼的案例。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再等待大鱼——这是记者和新闻无需强调的天性。
点评:朱晓佳是一个优秀的文化记者和编辑,这是众所周知的;有一出美剧,讲了各种超能力,晓佳的超能力就是吸纳:做真人秀《我知道》的时候,她是宣传总监;做脱口秀,她是主播——她总能边学边做,而且做得不错。
她没有赶上纸媒最好的年代,却在最好的纸媒工作。众多自媒体摘抄着她的文章,增加自己的流量。
以她的能力,拿到比现在高几倍的薪水,或者自己创业,都没有任何问题。但她一直保持着对文化新闻的兴趣。
——南方周末文化新闻部总监 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