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edit system
edit
插入分页符
加粗
斜体 然后不是
下标1
上标2
- 插入/删除编号列表
- 插入/删除项目列表
左对齐
居中
右对齐
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两端对齐
插入编辑超链接 邮箱
电话
小标题一
小标题二
小标题三
导读
编者按
前言
引用
说明
访谈
人物
问题
回答
附言
文本颜色黑
文本颜色红
文本颜色黄
文本颜色蓝
文本颜色绿
批注(左浮动)
批注(右浮动)
批注(居中)
背景资料
引用样式
徐霞客借宿处
大明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由丽江经鹤庆,于二月十四日上午来到剑川古城。早春云贵高原的风还带着寒意,迈过清冽的护城河,走过伽蓝桥,徐霞客把行李寄放在北门街杨贡生家中(府、州、县秀才中成绩优异升入国子监者,称为贡生)。北门街是剑川古城的商业街,往来不绝的商贾从马背上卸下一提提普洱茶,衣衫褴褛的盐工在街边歇脚打尖,茶、盐之利,马帮不歇气的脚步,转来了这个茶马古道小城的繁华。
2017年初春,我循着徐霞客的足迹来到剑川古城北门街,三百多年来,这条街的名字并未曾改变。叩响北门街27号的木门,杨德绶大爷把我领进后院,这便是当年徐霞客住过的杨家大院!大院修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两层五间楼,重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连格子门、梅花形木窗都是明代原作。杨德绶是杨贡生后人,他说,杨家大院本来还有门楼与临街的商铺,1949年剑川城中突发火灾,门楼与商铺均在大火中被毁,杨家人在原址盖上砖瓦房,里面的五间楼一直留了下来。
说起徐霞客,杨德绶打开了话匣子,他指着堂屋的楹联说:“‘高楼著五间曾闻漆条弊身朱衣点额 故里传二事乡誉宏祖访友绍仁谢师’”,这里的‘宏祖访友’,便是徐霞客拜会杨贡生的故事了,在杨贡生介绍下,他游历了金华山、满贤林等名胜”。五间楼堂屋公用,阁楼供奉祖先灵位,其他四间分给了四家人,杨德绶坚信,他住的那间便是徐霞客曾经借宿过的,他的床头有两本翻得破破烂烂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他平生最得意的谈资。
斜体
偌大的江南,或降或遁,唯有常州军民苦战不屈,以身殉宋。常州三月城破,五月光复,九月元军再次来袭,叛臣王良臣充当攻城先锋。王良臣久攻不下,居然丧心病狂地杀死数百平民,用尸体煎膏取油,以炮射洒在城垣外的牌杈木上,再点火箭引燃。临安援军至,立功心切的王良臣到宋朝军营诈降,被丢入滚烫的油锅中活活烹杀。十一月,常州城破,举城被屠,只有七人“伏于桥坎获免”。历史中的宋朝给人的印象孱弱无比,宋朝百姓却绝不软弱。
元宵节这天,临安城中稀疏亮起了些灯火,城外大兵压境,百姓自然没心思过节。南宋著名词人汪元量这样描写宋朝在临安城的最后一个元宵:“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撚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往日“万点灯火”,如今“画楼哀角”,只有钱塘如故。
过了元宵,派去元军大营议和的使臣也回来了。使臣面见伯颜,表示宋朝愿意俯首称臣,岁贡银二十五万两,帛二十五万匹,一如当年与金朝旧事,被伯颜一口拒绝;使臣又苦苦哀求,说宋朝愿为侄孙,伯颜依旧不允。时任枢密使的文天祥出使和谈,也被扣押在元军大营。
十八日,元军离临安城只有十五里。临安城中人心惶惶,谢太后无奈,让使者带着历朝皇帝用过的玉玺,连同降表一起送到元军大营,令人打开了临安城的大门。南宋一个多世纪的国祚,永远留在了那扇木门背后。
参与评论